最新诊疗方案!手指取血查抗体也可确诊

·血清抗体检测成为疑似确诊条件之一

·“病理改变”写入诊疗方案

·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传播

3月4日,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出炉。这一版令人瞩目的变化之一,疑似病例要确诊,除了原有的核酸检测或基因测序,还增加了一项,具备血清学证据之一也可确诊。这意味着通过手指取血查外周血内的抗体也能确诊。

血清抗体检测成为疑似确诊条件之一

在第七版方案中,确诊病例内明确规定:“疑似病例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第1条,第2条,原诊疗方案里有,第3条为新增。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院长冯占春教授介绍:按照方案,三者有其一,疑似病例就可确诊。前两条核酸检测或基因测疗没有变化。新增的第三条,依据最新的研究,核酸检测阳性的病人中,有相当高的比例IgM抗体和IgG抗体这两种抗体都呈阳性。因此,可以把其作为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或者说用它来作为确诊病例的一个指标。

冯占春教授进一步解释,查IgM抗体和IgG抗体优势在于,操作相对简便,取外周血,通常说的扎一下手指就可取血,感染风险相对小,比较安全;相对而言,核酸检测取咽拭子、鼻拭子,对取样部位、取样技术要求更高;血清抗体检测,还能自动化、大批量分析,容易推广,更适合基层医院。

同时,他认为,核酸检测前期堰塞湖已经打通。目前武汉核酸检测日均检测能力已在2万例以上,加之血清抗体检测,对疑似病例进行确诊将更加快捷。

“病理改变”写入诊疗方案

第七版诊疗方案另一重要变化是:在“流行病原学”和“临床特点”之间增加“病理改变”。首先提到了肺脏改变,“呈不同程度的实变”。

其次也列出了脾脏、心脏、肝脏、肾脏,以及淋巴和造血系统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案中表示,“根据目前有限的尸检和穿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总结”。

4日,华中科大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在社交媒体发文:“终于等到你!我们还在继续深入研究!”并配上第七版诊疗方案的文字。

据悉,刘良教授最早呼吁对新冠肺炎逝世患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并主持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共完成9例逝者遗体的解剖,本次方案吸收了其团队的研究成果。

病理研究对临床实践非常重要,可以为临床治疗和诊断提供有力支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传播

此外,新一版诊疗方案,在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面,除原有的“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还增加了“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该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在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疗中,第七版诊疗方案还增加了肾功能衰竭和肾替代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及免疫治疗。对重型、危重型的儿童和孕妇的治疗,增加了一些细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