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援汉医疗队:目前最艰巨任务是不让重症病人转为危重症

今年37岁的方先生(化名),武汉人,和父母、姐姐一家四口住在一起。2月,方先生的父亲和母亲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

两位老人家入院后,方先生感到忐忑不安,前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检查,2月10日,他的核酸检测呈阳性,确诊后在社区医院隔离治疗。病情没有明显好转,一周前出现剧烈咳嗽、咳痰,于是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方先生年纪不大,毛病一堆。25年前他因室间隔缺损做过心脏手术,22年前做了阑尾切除手术,14年前做了胆囊切除手术。2015年,他又查出了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了5个疗程的化疗。2019年,因患肺结核,治疗了半年。除此外,他10多年来饱受风湿之苦,还有慢性乙肝和丙肝病史。

为什么要远隔700多公里

为患者做远程超声检查?

自2月2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援鄂医疗队正式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重症病区以来,方先生是目前病区里最复杂的一个病例,做过大小手术3次,且同时有6种疾病。

为了使方先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浙人医后方与武汉前方医疗队昨天为方先生开展了远程超声检查和线上多学科会诊(MDT)。

“患者稍微往下躺一点。”“病床的位置往上些。”“好的好的,现在开始肺部的检查。”

昨天上午9点半,在浙江省人民医院远程超声医学中心,超声科副主任彭成忠主任医师通过手柄操作,远程控制着距离杭州700多公里外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房里超声机器人的机械手臂,隔空为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方先生进行超声检查。

彭成忠在为患者远程超声检查

检查顺利结束,方先生多个器官病变一目了然,影像资料和诊断结果第一时间传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病区。彭成忠介绍道:“根据需要,我们给他做了肺部超声和心脏超声,还有下肢静脉、肝脏、脾脏等超声。肺部超声显示,肺水肿是明显存在的,这跟他的肺炎有关系,另外左肺、右肺都有实变区,且右肺更明显,有一大片的实变区,具体性质还要会诊再确认下,到底是结核引起的还是这次肺炎引起的。”除了肺里有比较明显的病变,其他部位情况尚可。

为什么要进行远程超声诊断?彭成忠说,对于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的影像学改变,虽然肺部CT是金标准,但是CT无法到患者床边,由于病情变化快,CT复查监测病情变化有现实难度,而超声检查有利于动态观察病人情况。远程超声机器人能够突破传统超声诊断方式的时空局限,在疫情期间还能有效降低当地超声医生进出隔离病房交叉感染的风险。

每个援汉医疗队背后

都有一家强大的医院

接下来,10点30分,浙人医专家团队通过视频与援鄂医疗队连线,就方先生的救治方案与中南医院前线的医疗队进行了多学科远程会诊。

浙人医团队线上多学科会诊

这次会诊由浙人医带队驰援中南医院的葛明华院长主持,组建了多个科室专家的超强阵容,包括感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血液病科、精神卫生科、康复医学科、放射科、医务部等科室。

浙江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黄东胜介绍,多学科会诊就是一场团队作战,是在点对点、人对人、科室对科室研究讨论以外的重要补充。医院在大后方为前线的医疗队提供最有力的支持,他们不是单兵作战。“虽然我们在武汉前方有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感染病科等强大的团队,但只要前线有需要,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前后方携手努力,让前线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好,患者越来越少,每个患者都能顺利康复。”

上周转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后,方先生情况开始好转,目前已经2次核酸结果呈阴性。但由于肺部病变仍未彻底好转,再加上多病缠身,还不能马上出院。

他轻微活动后即感胸闷气促,近两周以来监测氧饱和发现波动较大,始终难以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个肺部影像表现和临床表现难以判定是否达到出院标准,患者本人也表现得比较焦虑。中南医院前线专家团队介绍完病人基本情况后,在场和后方的专家们开始讨论。

最后,葛明华院长总结各方意见:1.患者有基础疾病,不需要达到常规的氧合要求,建议进一步控制基础疾病,降低血氧需求;2.肺结核诊断明确,需要并且必须长疗程治疗,乙肝动态复查,丙肝进一步检查;3.结合患者的病情,目前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惰性的,暂时不需要做治疗,等到新冠肺炎治愈,再进一步鉴别和治疗;4.患者有焦虑症表现,但还没有达到抑郁,以心理疏导为主,酌情给予少量安眠药物;5.根据病人实际情况,专业的康复医生酌情做呼吸康复治疗。

重症、危重症病例减少趋势放缓

湖北、武汉剩下的病人是不是治疗难度增大?

从近日湖北和武汉通报的数据来看,每日重症、危重症患者的减少量下降趋势在放缓,这是不是意味着现阶段剩下的病人治疗难度越来越大,骨头越来越难啃了?

昨天下午,快报记者采访了在武汉前线的浙江省人民医院葛明华院长。他表示:“确实,重症、危重症目前在院比例相对较高,这和以前轻症多而现在不少轻症病人出院了有关。但剩下来的重症、危重症患者,治疗难度不一定比原来大,我们接管病区以来已经出院了9个。当然,面对重症、危重症患者,我们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与压力会增大。”

那目前对病人的治疗主要面临哪些难点?

葛明华院长说,浙江省人民医院接管的中南医院病区,中老年病人较多,患者年龄大多在六七十岁,最大的是82岁,这个人群基础疾病多,抵抗力较弱,是治疗的一大难点。比如,有些患者可能本身就有老慢支等肺部疾病,再得了新冠,恢复得更慢了,这就需要康复医师和治疗师,在后期更好地帮他们提升肺的运动功能。

心理也是一个难点。“有的病人不止一个人感染了,亲戚和朋友相继感染,我们病区就有一家三口住在一个病房的;还有一家五口都得了新冠,其中2个在方舱,3个在我们这,这家的老太太病情最重。像这种家里人纷纷生病,对病人来说比自己一个人得病的心理压力大得多。所以我们来的时候,带了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护士,组建心理治疗、护理团队,主动为病人进行心理辅导。”

从2月19日到武汉至今,葛明华院长坦言,心情时不时很沉重,在武汉的医务人员实在不容易,病人也不容易。作为医疗队的领队,他要去病房不断检查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监督病房管理流程,制定诊疗规范,一刻不能松懈。

“我最感动的是我们自己的医疗队,一直都是干劲十足,很多队员一到武汉就问什么时候进病房。说实话,进了病房谁都会害怕,但危险的工作医疗队从来没有人推辞。”

目前最重要的是

不要让重症病人转化为危重症

浙人医感染病科副主任黄海军主任医师,此次也随医疗队来到中南医院,并被任命为接管病区主任。他认为,当下最主要的,是不能让重症病人转化为危重症。

“我们接管病区以来,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常规的抗病毒治疗、氧疗和对症治疗,兼顾基础疾病的治疗,重型病人都在慢慢地好转,这几天有病人陆续出院。”

像本文开头提到的方先生,是最复杂的一个重症疑难病例。此外,黄海军还提到了一个病例,是一位70岁不到的老人家。老人家没有基础疾病,但肺部影像学显示两肺弥漫性病变,稍微活动下就胸闷气促,伴有38℃以内的低热,也是重点讨论对象。

到武汉两个星期,黄海军印象最深的是上周送病人出院。那个病房里,有三位女性,其中一位当天出院,一位即将出院。医护人员不经意间得知这两位患者的老公,都因为新冠肺炎离她们而去,而两位都是在护理老公时不幸感染上的。出院的时候,那位患者平静地和病友、医护道别:“我会坚强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