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感染 居家防护要“盯”细节

这些天,全国各地新冠肺炎现有确诊病例数呈下降趋势,令人鼓舞。但拐点尚未到来,疫情还在持续,做好个人防护依旧是每个人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不能掉以轻心、放松警惕。如何避免被感染,有哪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们来给大家再叮嘱叮嘱。

“十五字口诀”须记牢

十五字口诀:戴口罩、勤洗手、捂口鼻、少聚集、多锻炼。

出门佩戴口罩。出门在外,尽量少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扶梯这些公众密集接触点,摸了以后不要摸脸、摸鼻子、摸嘴巴,回家后立即洗手、脱下外套。如果有条件,可备免洗手消毒凝胶。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纸巾捂住口鼻;随身携带纸巾。尽量减少聚集,尽量不要走亲访友、聚餐。尽量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相对封闭、空气流动差的场所,例如公共浴池、温泉、影院、网吧、KTV、商场、超市、车站、机场、码头和展览馆等。保持心态平和,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居家要勤开窗通风,注意均衡营养。

N95口罩并非人人标配

口罩是个人健康防护的“第一道防线”,因此佩戴符合防疫标准的口罩十分重要,但也不需要过度防护。市场上口罩种类很多,有一次性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防护口罩及医用防护口罩等。

乘地铁、坐公交或者去超市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就可以达到防护效果;居家观察或者家中有需要观察的人员时,可以选择医用外科口罩。要说明的是,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必要把N95口罩作为防护标配。口罩不能与他人共用。

另外,棉布口罩、海绵口罩等非医用口罩防护效果较弱,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咳嗽、打喷嚏和说话产生的飞沫,优于不戴口罩。

何时必须使用医用防护口罩

那么,何时必须使用医用防护口罩呢?通常情况下,个人防护通常不需要医用防护口罩。只有在发热门诊、有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区域,以及进行采集呼吸道标本、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无创通气、吸痰等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时才需要佩戴。

很多人想知道,雾霾期间囤积的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防护口罩,防护疫情可以使用么?是的,日常防护中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此类口罩分为无呼吸阀和有呼吸阀,如就诊于发热门诊,禁忌使用有呼吸阀的KN95/N95及以上级别颗粒防护口罩。

现在市面上口罩供应还较为紧张,很多人关心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未接触过疑似或确诊患者且外观完好、无异味或脏污的口罩,回家后可放置于居室通风干燥处,以备下次使用。健康人群佩戴过的口罩,没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一般不需要按照4小时更换的标准,但在口罩变形、弄湿或弄脏以及有异味时要及时更换。

没有感染风险的人群戴过的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要求处置。鼓励放在垃圾袋里,扎紧袋口后再投入垃圾桶。

勤洗手 要做到多勤

随时保持手卫生是传染病防控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打喷嚏之后、饭前、便后、戴口罩前和摘口罩后等都要用洗手液或香皂和流动水洗手,或者使用免洗手消毒凝胶洁净双手(使用免洗的前提是没有可见污物)。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眼、鼻、口等处。

出门上街戴医用的一次性乳胶手套是没有必要的,注意勤洗手就可以。

家中通常不需要消毒

一般情况下,家中做到清洁就可以,通常不需要消毒。居室不需要进行空气消毒。保持居室整洁,勤开窗通风就可以。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电脑键盘等,必要时进行消毒处理,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擦拭消毒;对耐热的物品,如餐具、茶具或某些儿童玩具等可煮沸 15分钟,或蒸汽蒸5分钟,或用 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分钟后用清水漂洗干净;地面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定期消毒。

没有酒精 可以用白酒吗

75%酒精消毒效果较好,不建议使用更高浓度的酒精;如果无法获取75%酒精,可考虑使用高度白酒代替。需要注意的是,酒精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爆炸燃烧,不适宜大面积使用,比如擦车、擦地等。

日常洗衣(包括毛绒玩具)一般使用普通洗衣皂、洗衣液和清水洗净即可,充分晾干。如衣物有可疑污染,应先消毒后清洁,消毒液的用量和用法应参照产品使用说明,消毒后需用清水冲洗干净。注意:不要将洗衣粉和消毒液混在一起同时浸泡。有条件的也可以选择洗衣机的60~90℃高温洗涤功能进行清洗。(北京协和医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