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飞沫零距离”的医生丁念—— “这种危险的活都交给我吧”

压舌、取标本、放入试管,这个咽拭子取样的枯燥动作,武汉市中医医院汉阳院区呼吸科副主任丁念每天都要重复许多遍。

更为严酷的是,咽拭子取样最容易引起患者呛咳,导致飞沫喷出,增加医护人员感染风险。

第一次做咽拭子取样,56岁的患者徐先生有种莫名紧张。

坐在椅子上,徐先生的头微微后仰,脱下口罩,张大了嘴。丁念用压舌棒固定住他的舌头,然后用棉棒一样的拭子越过舌根,到咽部收集黏膜细胞。虽然,丁念的动作已经尽可能轻柔、快速,但拭子在咽部后壁上的反复擦拭,还是让徐先生喉咙发痒,并呛咳起来,点点飞沫溅到丁念的面屏上。

心中涌起的歉意让徐先生不安,他正要起身道歉,丁念却用胳臂肘轻轻地将他按回到椅子上。

“没关系,我带着口罩和面屏。您放松一点,我们再来……”

取样结束,徐先生心里升腾起敬意。后来知道,他所在的病区,大部分的咽拭子取样都是丁念亲自做的。丁念叮嘱科室医护们:“取咽拭子标本时病人容易呛咳,我已经有了一些经验,这种危险的活都交给我吧。”

从1月到现在,丁念采集了几百份咽拭子,这意味着他面对了几百次职业暴露可能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我感染了不要紧,但是我的医护人员不能感染。”丁念说。

虽然身边不少同事都劝他,这是护士干的活,医生完全可以不用动手,但丁念怎么也不愿放手。至今,科室医护人员没有一个被感染。

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丁念已连续在一线奋战40多天。为防止科室病人出现紧急突发情况,他干脆住在科室,随叫随到。

在丁念的精心治疗下,近期又有6名患者出院。2月13日,获准出院的徐先生特意找到丁念,激动地表达感谢:“您是在用生命拯救生命。”

偶尔闲下来,丁念会拿起手机,看看照片里的一双儿女。女儿6岁、儿子2岁。离家之前,他给孩子们买了很多玩具,让他们一天拆一个。“这样,就不会天天嚷着要爸爸回家了。”妻子体谅他工作繁忙,也不要求他经常打电话、回微信。唯一强调的是:每天微信回复“平安”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