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琼:不断把高质量发展推向新高度

从提前1年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任务,到汉十高铁、郑襄高铁开通,再到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全力冲刺通水目标,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发展大势,体现出怎样的奋斗作为,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深入思考?本版从今日起推出系列评论,聚焦这些重大工程中的长远启示。

广大农村地区从“用上电”迈向“用好电”,从武汉乘高铁到随州、襄阳、十堰,时间缩短了近一半,鄂北地区将改变干旱缺水的历史,全省完成超1.2万座5G基站铺设……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的集中建成和全力推进,正在迅速刷新人们的生活,也正在汇聚出一个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载体。水利、电力、道路、港口、机场、自来水、排污等等,之所以被称为基础设施建设,正是因为这些建设,不仅是人们生活中的“基础”,更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的基础和标志。“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要致富,先修路”,这都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最直观、最通俗的表达。其背后折射的则是,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交通路网密集的区域,往往就是经济更为发达的区域,也是观念更开放,市场化程度、现代化程度更高的区域。回望70年来新中国的发展史,4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史,这种关联就更为清晰和鲜明:没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就没有对外开放格局的梯次推进;正是靠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疏通了经济发展的经脉,改变了中国经济的版图,重塑了区域发展格局。

中国是如此,湖北也是如此。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鲜明导向。从高质量发展的视野里看,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解决的是不少农村“电灯像萤火虫、空调带不动”的用电瓶颈,瞄准的就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不平衡、不充分;汉十高铁拉近的是时空的距离,改变的是鄂西北多个县市不通高铁的历史,瞄准的就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补齐这些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的过程,就是把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向新高度的过程。

面对内外挑战并存、形势复杂多变的经济大环境,靠什么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以“不变应万变”,就必须让内需发挥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支撑力。发展的现实已经说明,稳投资,是稳内需、稳经济的扛鼎之举。从用水用电到高速铁路、5G基站,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质量投资和项目建设这个主支撑更加强化、更为有力,不仅能夯实经济发展的底盘,更能对民生改善产生巨大的溢出效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大工程项目之“重大”,直观地看,是投资大、拉动力大,往深处和远处看,“重大”更体现在为当下和未来的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为建设现代化强省筑牢基础。一个个重大工程项目所结出的累累硕果,所展现出的高速推进、全力冲刺的奋斗姿态,托举起一个强大的发展气场,构筑起一个面向长远的良好态势和巨大后劲。这是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信心和底气所在,也是我们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定力和决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