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 :理论宣传也能热热闹闹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1月20日晚,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文体广场“周三有约”文艺宣讲吸引了600多名群众驻足。活动现场除了《歌唱祖国》等文艺节目外,还有宣讲员用黄陂话朗诵、阐释《习近平关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明》(节选)。这是黄陂区理论宣传的一个积极探索。

如何使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黄陂区自2018年4月开始,组建20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队,每周三晚上活跃在全区各个文化广场。当地宣传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宣讲队已开展500余场“周三有约”活动,深受群众欢迎。不久前,“周三有约”宣讲活动作为知名理论宣讲品牌受到中宣部办公厅表彰。

久闻“周三有约”之名,深入其中才发现,这里面确实有门道。一是语言创新,宣讲大量使用黄陂方言、俚语,从情感上拉近党的理论与百姓的距离。二是作品创新,形成了《十九大报告满目新》等涵盖湖北大鼓、湖北渔鼓、三句半、曲艺联唱、楚剧联唱、诗歌朗诵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成熟节目。三是舞台创新,所有宣讲活动只有一条横幅“周三有约”,一块席地而铺的红地毯,外加一个音响,几个话筒、几盏灯。百姓可三面围观,就像过去农村放电影的情形。

每个周三晚上七点,欢快的湖北渔鼓响起来,清脆的楚剧唱腔唱起来,饭后出门遛弯的老百姓闻声聚拢来,一场场极具本土风味的理论宣传暨文艺汇演演起来,老百姓在热热闹闹的吹拉弹唱中收获了快乐,在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中了解了政策。黄陂区祁家湾街祁顺社区居民周正兴把4岁的孙子架在双肩上看节目。“这个活动要得,讲的政策我们听得懂,节目喜欢看。” 祁家湾街党工委干部李智雄说,“不需要组织,锣鼓一响群众就聚拢来了。理论宣讲接地气,自然能聚人气。”

理论有其严肃性、严谨性,但理论宣传不应该板着面孔,不能照本宣科,让人感觉高高在上,它必须在吸引人、感染人上下功夫,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把党的理论精神、方针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解码,把深奥的理论用地方文艺样式进行“烹饪”,听者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在哪儿。到街办广场上,到社区露天舞台上,到村委会门口空地上,到群众最集中的地方去宣讲,周周见、周周新,党的理论就能与基层百姓发生最广泛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