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 丹:不断拓宽流失文物回家路

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家之路,从国际共识到制度建设都存在巨大缺口。

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铜像在国博“回归之路”展览展出后,将入藏圆明园,至此结束百余年离散漂泊。

骏马回归,振奋国人。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了圆明园,一把大火令“万园之园”变为废墟,十二尊生肖兽首也流失海外。经历漫长的文物追索之路,十二生肖兽首中,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七尊兽首已经回归。此次回归的马首铜像,由港澳爱国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出资购回并捐赠。广大爱国同胞在搜求海外遗珍、助力流失文物回家中功不可没。他们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爱国意识,慷慨出资,无私捐献,为抢救流失文物做出巨大贡献。

文物是一部活的历史,记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发展。文物流失之痛,不仅是中国才有,流失文物的追索也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希腊、意大利、埃及等文明古国也曾有过文物被劫掠流失的惨痛经历,埃及政府历时166年才从英国追回狮身人面像的胡须。让流失文物回家,是文物原主国的共同夙愿。

文物来源于哪里,最终应该回归哪里,现实中不一定有圆满的答案。在流失文物的追索之上,困难重重、步履维艰。除去捐赠,中国通过法律途径追索文物收效甚微,主要是因为国际上缺乏流失文物回归的有效机制。尽管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通过了《公约操作指南》,但该公约没有溯及力,对公约生效前流失的文物并不适用。此外,一些“文物流入国”也以各种理由拒不归还。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家之路,从国际共识到制度建设都存在巨大缺口。

日前,习近平主席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有一个细节令人动容。雅典卫城博物馆二层的少女廊柱,其中一个因遭受掠夺而流落海外。仰望凝视之下,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激动地表示:“这些文物流失在外是文明的耻辱,希望它们能早日回家。”习近平主席坚定地回应:“我不仅支持你们,我们还应共同努力。”跨越山海之远,文化之别,在文物保护、文明传承上加强国际合作,为流失文物回归开辟更通畅、有效的国际路径,不仅是中国、希腊等文明古国的责任,更应该是全世界致以人类文明的高度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