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70年 不忘初心再出发


















图为:李忠杰

图为:王庭大

图为:王炳林

图为:卢先福

图为:颜晓峰

图为:邓纯东

图为:徐晨光

图为:丁俊萍

编者按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光辉历程,深情礼赞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昂首前进的伟大成就,深刻阐明了新时代前进征程上必须继续坚持的方向任务,豪迈宣誓了继续把人民共和国巩固好、发展好的坚定信心。10月12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举行,这是我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的第五场,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李忠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教授

中国的治理体系完整严密,中国的治理能力精细统一,在今年的国庆庆典中得到了一次最新最高水平的展示。其表现出来的这样一种治理能力、一种精神状态,是昨天中国取得成就的重要原因,是今天中国伟大创造的显著特色,是明天中国再创辉煌的必要条件。

十九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主题是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使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个概念,表明我们的价值取向更加注重国家和社会的治理及其效果。制度好不好,检验和评价的标准归根结底要看治理的效果。但同时,治理效果的好坏,根本上还是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所以,一定要把总目标中的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毫无疑问,治国理政比举办一次庆典活动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真正要创造好中国的今天,还需要我们总结好昨天的经验,认识好今天的现实,把握好明天的方向,进一步提高治理体系的效能,提高治理能力、水平。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要适应时代变化,既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又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使各方面的制度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高效化;同时,还要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把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提高各级干部和公务人员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素质和能力。通过进一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中国今天的创造更有成效,使中国的明天更加美好。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

王庭大 中央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原组长、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和重大任务,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及其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是党的建设从理念到布局、从理论到实践的重大创新。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政党是政治组织,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不讳言自己的政治属性和政治使命。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保证党的政治方向对头、政治原则坚定、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统一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共同奋斗。这就是为什么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的逻辑渊源。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是对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我们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讲政治一直是我们党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随着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内容与形式都与时俱进地不断扩展和丰富,但是讲政治始终贯穿其中。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管党治党实践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党的政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带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在党的建设布局中,政治建设是最核心的、最重要的,是管总的、打头的,处于首要位置,起统领作用,决定着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党已是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和众望所归的领袖。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这是全党的共识、全国人民的共识,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的。

加强党的领导的“四种力量”

王炳林 教育部社科中心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加强党的领导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特别是要把信仰、组织、制度、改革四种力量贯穿其中。

革命理想高于天。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一个政党有了崇高理想和远大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往不胜。加强党的领导必须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发挥信仰的力量。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实现“强起来”的行动指南。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让理想信念真正成为心中的灯塔。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成为团结最广大人民共同奋斗的核心力量,是因为它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用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伟大政党,具有强大的组织力和凝聚力。中国共产党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相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坚决地发动并依靠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民众,使党的事业获得了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

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发挥制度的保障作用,通过完善制度体系使党的领导得以落到实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密不可分,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历史表明,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充分证明,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互为动力、观念创新和实践探索相互促进,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了人民福祉,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中国70年党的自我革命

卢先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的建设教研部原主任、教授

70年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办成许多大事,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使党充满生机活力,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70年党的自我革命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共产党始终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党一再告诫全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体现了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切关注,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动力。要坚持“两个革命”一体推进。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70年来,我们党在领导伟大社会革命的同时,进行党的伟大自我革命,使两者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不仅使党的建设不断进步,而且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敢于同一切弱化党的领导、动摇党的执政基础、违反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行为作斗争。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70年的实践表明,我们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敢于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依靠自身力量和群众力量的结合,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党的自我革命是革故鼎新,是守正创新。70年来,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总结党长期以来形成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加以发扬光大。要用党内法规制度巩固党自我革命的成果。制度事关根本,关乎全局。有了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既可以保证自我革命的顺利进行,又可以巩固自我革命的成果。

70年后再出发的力量自信

颜晓峰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坚定地表达了我们党、国家、军队和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勇于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力量自信和必胜信心。

坚信70年愈益壮大的中国力量。新中国70年来,我们党形成了弥足珍贵的重要结论,这就是在前进征程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70年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力量的独特源泉、中国自信的政治支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力量的中流砥柱。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这是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新中国成立70年得出的宝贵经验启示。中国人民是中国力量的坚强主体。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赢得斗争胜利的最大底气、最大支持、最大依靠都来自人民。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伟大成就来自于正确道路,中国道路是中国奇迹的“密码”,是中国力量的“发动机”。

弘扬抓住历史机遇、应对重大风险的中国精神。70年后再出发,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激流勇进、跋山涉水的关键时期。当代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在前进道路上面临的风险考验越来越复杂,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那些企图撼动伟大祖国地位、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前进步伐的势力是现实存在的。我们必须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发扬斗争精神、夺取斗争胜利。进入新时代,面对将会危及根本、害及命脉的重大挑战,面对企图撼动基石、阻挡前进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伟大斗争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之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胜利之魂,是经受风险考验、搏击大风大浪的挺立之气。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邓纯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打铁必须自身硬。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担负起领导责任,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一以贯之地推进党的建设。回顾70年来党的建设历程,我们党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为执政党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无论国际国内形势如何变化,多么艰难,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来对待马克思主义,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从而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党的建设实践、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向不动摇,党的建设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必须坚持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来抓,并形成了重要经验:党要始终不忘初心,时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奋斗;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宗旨落实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上,让理想信念落地生根。

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政治建设,并积累了推进政治建设的重要经验。我们党要继续巩固和提升政治品质,使之保持政治本色,不断提升政治水平和政治能力。

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党的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死存亡的根本性要求。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保持和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方面积累的经验是:要努力走出一条依靠人民推动自我革命的路子;要健全严密的反腐体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从严治党解决不良风气,狠抓党的作风,把解决群众问题常态化。

牢记初心使命 推进自我革命

徐晨光 湖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党的历史越长,越要保持生机活力,永葆长期执政的精神斗志,确保信仰安全。随着历史的延伸,内部和外部影响党的生机活力的因素会不断增加。中国共产党要通过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进一步焕发党的生机活力,保持为实现党的目标永远奋斗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的奋斗中,表现出生机活力,让党永远年轻,体现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守自己的信仰和信念的决心,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展现执政自信,让人民满怀自信地选择中国共产党、理直气壮地永远跟党走。

党执政时间越长,越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旺盛生命力,确保肌体安全。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如果不严加防范、及时整治,久而久之,必将积重难返,小问题就会变成大问题、小管涌就会沦为大塌方,甚至可能酿成全局性、颠覆性的灾难。我们党要把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加以落实,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组织富有生机、队伍富有朝气,有强大引领力、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的战斗堡垒,从而激发组织活力。

执政效果越好,越要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筑牢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确保基础安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人民要解放,就把权力委托给能够代表他们的、能够忠实为他们办事的人,这就是我们共产党人。”人民把权力交给了我们,我们就要为人民用好权、为人民谋好利。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的根本权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的喜怒哀乐放在心上,把维护人民权益的责任扛在肩上,把服务人民的工作落实在行动上。

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丁俊萍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不仅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自信的重大命题,也将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自信、中华民族的自信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的自信,源自先进理论赋予党的崇高使命和人民立场,源自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秀品格和优良传统,源自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理论底气;党肩负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价值底气;党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内在底气;党领导人民经过长期奋斗,使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是中国共产党自信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自信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信的集中体现,并促进中国人民自信、中华民族自信的提升,是坚定“四个自信”的根本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华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的主心骨、走在前列的时代先锋,党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状态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有着直接影响。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经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了越来越充分的展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也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新的风险和挑战,正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在这种情况下,党唯有坚定信仰、信心、信念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激流勇进,知难而上,才能进一步夯实中国共产党的自信,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