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双好:深刻理解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内涵

中国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若干“中国”概念之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柱和价值支撑。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道路的精神支撑的角度对中国精神作了初步界定,确立了中国精神的主干。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集中论述了中国精神,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凝练。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论述中国精神,充分说明中国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对中国精神概念的来源、内涵和实质,以及中国精神与其他概念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梳理,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的特定内涵。

一、中国精神有一个逐渐明确的过程

中国精神作为国家和民族的集体意识的产生,是近现代以后在与西方列强不断对立冲突的过程中逐渐萌生的。中国精神的合理思想内核在中华民族延绵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之中,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一种内在精神因素和集体意识。如果说中华民族的这种集体意识在几千年的演进过程中,虽然历经多次文化转型,但主要在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之间发生,那么,近代以后,这种民族精神逐渐演变成在与西方列强进行斗争过程中从整体的角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自觉反思。中华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被西方列强打破以后,面对着西方文明和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萌生了自己的民族主义观念和国家精神,开始了中国精神的历史构建。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奋斗历程中,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华文化相结合,切合时代主题和中国革命、建设实践要求,赋予中华民族精神以新的内容,实现了民族精神的更新与升华,重新塑造了中华民族精神。关于毛泽东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有学者以“革命精神”进行归纳,有学者直接使用“毛泽东精神”这个概念。改革开放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中国精神进行了阐发。邓小平说:“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1] “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2]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民族自尊心和荣誉感等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力量,是中国精神的核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2002年11月,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 这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高度凝练。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干。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 此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又进一步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 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弘扬与培育同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成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至此,中国精神概念呼之欲出。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把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联系起来,提出了中国精神这个概念,“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6] 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又一次集中论述了中国精神,他指出:“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7] 接着,他用“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的气势磅礴的论述,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新的凝练,也是对中国精神的新概括。从中国精神概念的提出来看,虽然历史上一些学者使用过中国精神之类的概念,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重视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作用,但把中国精神作为一个特定的概念,是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精神这个概念,是把它和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力量、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等系列“中国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把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一系概念联系起来进行使用,赋予了中国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

二、中国精神在当代中国有特定的内涵

要完整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需要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系列论述中深刻认识中国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一是从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来看,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了明确界定,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但在以往的理解中,我们更多地从历时性角度对中国精神进行理解,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从生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进行理解,这显然有一定的片面性。民族精神虽然历经五千多年的历史演变,但它并不是过去的东西,我们现在理解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精神的成分。因此,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新提炼,既深刻阐述了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的禀赋和贡献,也对时代需要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品质进行了呼唤。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深切呼唤。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共时性用中国精神进行整合,深刻揭示了正是在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的涵蕴下,当代中国精神才以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样态展示出新的时代精神,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整合。因此,应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相结合的角度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二是从中国精神的精神功能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集中论述中国精神这个概念,都是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样庄重的场合,是向全体中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中国人民精神状态的一种提振和激励。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从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的角度深刻注解了中国精神的内涵:“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十三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更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8] 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列举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四个“伟大精神”,都具有催人奋进的时代内涵,从这个意义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精神的论述具有唤醒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精神基因、构筑支撑中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提振实现新时代新使命的精神状态的价值和功能,不能简单地从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中国精神,更不能把中国精神看成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心理反映,而应从精神动力、精神支持、积极精神状态等角度来理解中国精神的价值。三是从中国精神的实质来看,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和中国力量的精神支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精神要求,中国精神在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精神上的反映和要求。因此,中国精神的实质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服务。”[9] 这就将中国精神的构建放在当代中国语境下,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语境下进行论述,充分阐述了中国精神的实质。因此,对中国精神内涵的理解,应充分认识到这一概念的多元性、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多视域整合的角度来准确把握中国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为此我们采取一种融合的方法,即“守一望多”的策略来理解中国精神这一概念。所谓“守一”,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精神的界定作为中国精神的核心概念,即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一切优秀精神成果,包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积累的优秀精神成果,包括近代以来先进的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解放而形成的精神成果,还包括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广大人民在争取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这些内容已经成为民族的精神血脉包含在民族精神之中;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结合时代发展新特点,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力前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精神动力,两者构成中国精神的核心。这两个方面的内涵既有历时性特征,又有共时性的特点,是新时代中国应有的精神品质和应保持的精神状态。“守一”是指守住这个中心。所谓“望多”,是指由于中国精神是一个不断形成和生成的概念,它并不是一种静态之物,而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切合时代要求,在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所进行的积淀与升华,因此应把中国精神放在更为开阔的人类思想发展的背景中来考察,既要考察中国精神的中国元素、历史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特色,也要关注中国精神的国际特征和世界意义,不断赋予中国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精神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倡导的思想观念和精神品质,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等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因素。“守一望多”的策略从核心内容和外延拓展、从静态角度到动态角度,较为合理地阐释了中国精神的内涵。

三、充分认识中国精神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内在关系

中国精神作为与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力量等相联系的概念,需要处理好与中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中国精神蕴含的内在关系。1.中国精神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主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形成的博大精深的精神力量,这是中华民族历经劫乱而浴火重生的内在精神动力。正是在这种民族精神的支撑下,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与众不同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离不开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根植于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弘扬和升华。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民族精神基础上蕴含和生长的适应时代需要的精神品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过程中形成起来的精神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的主干,中国精神体现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中,更体现在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儿女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进程中,体现在世界民族文化相互激荡发展中所展现出的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境界之中。中国精神蕴含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之中,它从更高的层面体现了对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历史传承和时代升华,是比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更高一个层面的概念,体现出与其他各国精神对比的精神特色。2.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发展历史中积累起来的优秀文明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文化沃土和精神滋养,是中华民族最突出的优势和最深厚的软实力,其中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10] 因此,不能孤立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应把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联系起来,深刻认识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其一,中国精神的弘扬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不能割舍,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精神的精神沃土,是中国精神的丰厚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了中国精神;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国精神的特色,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其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优势,正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走着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偶然的,是我国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决定的”;[11] 其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六,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向善的因素整理出来,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中国精神的思想资源。中国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内在的关系,中国精神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元素,但不能把中国精神看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然产物,中国精神还内在地包含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精神成果,包含着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形成的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神成分,中国精神具有更鲜明的时代精神特征。3.中国精神与其他各国精神中国精神是在与世界其他各国精神的对比中充分体现出来的,没有世界其他各国的不同精神面貌和追求,也就不能凸显出中国精神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只有在比较中才能体现特色、突出优势。中国精神是在与世界其他各国精神的对比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具有独特精神特质的思想观念。要弘扬中国精神,离不开对世界其他各国精神的对比与参照、借鉴与吸收,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包容的品格借鉴吸收其他国家精神培育和弘扬的成果,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中国精神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开放包容、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能够广泛吸纳各种先进文化成果,不断形成新的时代精神,创建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特色文化。在当代中国精神的培育和弘扬过程中,我们更应充分吸收其他国家在精神培育过程中的先进经验,在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培育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中国精神。4.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精神中决定精神发展方向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也是中国精神的主体,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思想基础,是我国意识形态基础的核心,它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离不开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引领中国精神的发展、熔铸中国精神的内涵、增强中国精神的特色的思想基础和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也是中国精神的核心,要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要回答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当代价值是什么等问题,这关系到中国精神的奋斗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也是中国精神的主干,构成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样,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荣辱观是通过对道德底线的划分来让人们进行道德遵循的一种道德建设方式,它为人们确立了道德底线、明确了道德发展的方向,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精神的底线和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存在着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内在关系。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保障了中国精神发展方向,促进了中国精神的生长和发展。5.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从中国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来看,一方面,中国精神的弘扬和培育需要简洁明确、高度凝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一种体现,是当代中国精神凝练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也是中国精神的内核,弘扬和培育中国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中国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精神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孕育成长起来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明确界定为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内涵和实质等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进行科学界定,为理解中国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理解中国精神提供了基本维度,也就是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精神升华等维度来理解中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同构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广义的中国精神的内涵。从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来看,中国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高度凝练和精神升华。从上述分析来看,如何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中提炼出激励中国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神力量,构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支撑,进而提振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昂扬精神,是科学认识和把握中国精神内涵、深化中国精神研究的重要任务。

(佘双好:武汉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