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达 等: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发展及其启示


(刘宏达: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统筹推进包括辅导员在内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2017年9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切实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的目标。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辅导员队伍,既要立足我国国情,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也要拓宽国际视野,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校有益经验。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在促进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方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的发展特征

美国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建设,通过院校、区域、专业等联结方式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多层级、多种类的协会组织。这些协会组织在促进高校人员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美国最早的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是成立于1887年的美国农业大学与实验站协会,这是现在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的前身;最早的学生事务专业协会是1910年成立的美国大学注册和管理人员协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美国大大小小的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从成员构成上,可将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分为四类:一是院校类协会,如研究型大学组成的美国大学联合会,州立大学组成的美国州立学院与大学协会等;二是专业学院协会,如美国法学院协会、美国医学院协会等;三是个人参与类协会,如美国大学教授协会、全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协会、全美学生资助管理人员协会等;四是协会的协会,如由协会和高校组成的美国教育协会,以及由区域性和专业性认证协会组成的高等教育认证理事会等。从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的发展现状看,其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组织的规范性。协会组织具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固定的办公场所和办公人员,并根据具体目的和任务开展连续性活动。二是机构的非营利性。协会组织不以谋取经济效益为目的,不能发行股票或给其职员或成员分红,而是以发展公益、教育、文学和科学等为事业。三是工作的独立性。协会组织属于独立的社会主体,独立于政府、政党和高校之外,不隶属于任何宗教机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操纵,自主地制定活动规则,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和关系。四是参与的自愿性。协会组织的建立不是由政府发起,而是由一些有识之士为解决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问题而自愿发起,会员可自愿加入或退出组织,可自愿选择参与协会组织的各种活动。但是,如果会员严重违反协会组织的基本规则,将被取消会员资格。五是管理的自治性。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具有规则制定权、监管权、认证权、日常管理权、标准实施权、非法律的惩罚权、争端解决权等高度的自治权,能自主地在法律允许范围内行使自治权,处理学生管理事务。自治权使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成为美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之外的另一个权威中心,这对高等教育的独立自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六是人员构成及活动开展的专业性。协会组织会员具有专业性,即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的参与人员包括办公职员、个人会员、院校会员代表、协会会员代表等,一般都是由具有较高学历层次和较强专业知识能力的人员构成;协会组织的活动例如游说政府制定利好政策、制定专业标准评估与推进工作、提出行业倡议凝聚共识、维护高校及教师权益等,都是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活动,需要活动参与者具有较高的行业前瞻意识和专业技术能力。

二、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促进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益经验

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本身所具有的行业权威性、发展自主性与工作规范性,为其成员的专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积累了以专业协会组织推动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一)更新学生事务管理理念,加强职业认同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在20世纪初主要由专任教师兼任,发挥着“替代父母的角色”的作用。1937年,美国教育协会发布《学生人事工作宣言》,标志着学生事务管理正式纳入高校工作体系,并开始学生事务管理者专职队伍建设。1949年,美国教育协会提出“学生服务”的理念,强调学生事务管理者要为学生“服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学生发展”的理念,强调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做“学生发展的教育者”。在美国大学学生事务专业历史演进的进程中,“学生发展观念及其相关学生发展理论的形成是学生事务专业发展的里程碑”[1]。1996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提出“学生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事务管理者要“促进学生学习”。1998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美国大学人事协会、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发表《强有力的合作伙伴:一种为学习共同负责的模式》提出促进学生学习的最佳途径是使学生事务与学术事务更好地合作,并为两者合作提供指导性原则[2]。2002年,美国学院和大学联合会发表了《强烈的期待:一种定位于国家民族的大学学习新愿景》,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中心地位。2004年,美国大学人事协会和美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联合发表了《对学习的再思考:一种聚焦于学生经历与体验的全校园教育》,全面描绘了21世纪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蓝图[3]。美国大学学生事务管理理念从“重管理、重服务”向“促发展、促学习”的转变过程,就是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内涵建设和工作队伍建设、增强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职业认同的过程。(二)坚持独立自治的组织原则,建立专业标准协会组织作为治理主体的出现使整个高等教育系统治理的分工更加细化,使联邦政府可以从具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只在宏观上进行把握和调控。这也使高校享有了较为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自由发展[4]。随着美国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学生事务逐渐从学术事务中分离出来,成为相对独立的专业工作领域。相关领域的院校和专业人士也开始以多种形式建立分层分类的学生事务专业协会,使学生事务的标准化体系越来越完善。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全国大学人事管理者协会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作为最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专业组织,在建立学生事务专业标准、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和开展在职人员继续教育等方面,始终扮演着领导者角色。(三)制定严格规范的行业标准,明确从业要求美国依托各类高等教育专业协会组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职业标准体系,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职业准入和职业管理制度。美国高等教育与认证协会致力于为高等教育领域内的不同学科制定标准,提供专业认证和教育信息服务。全美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协会和美国大学人事协会联合颁布《学生事务从业者专业胜任力范畴》,界定了学生事务主要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专业人员所期盼的一些能力和态度,反映了从学生事务初级、中级到高级管理人员应该达到的专业胜任力标准。此外,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还制定了《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行为规范》《美国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人员伦理标准》以及包括专业服务、协调利益冲突、引导学生行为和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等在内的18条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标准,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明确的从业要求。(四)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培训培优,促进职业发展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才培养大致经历了发展专业教育项目、推广专业培养质量标准和加强个人素质培优三大阶段。一是发展专业教育项目。1913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开始设立学生人事工作研究生项目,到1946年,全美大约有50所高校提供学生人事工作培训项目,其中有37个项目可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5]。随着美国学生事务不断发展,美国有关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教育项目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完善。美国每个州至少有一所大学开办高校学生行政专业,并设有硕士和博士学位,在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中亦有专门的学生事务这一培养方向[6]。二是推广专业培养质量标准。美国高等教育标准促进委员会于1986年颁布了《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硕士水平培养指导大纲和专业标准》,并于1997年、2001年和2013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该标准为学生事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勾画了纲领性体系、必要条件和课程基本框架。三是加强个人素质培优。美国高等教育协会强调对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培优必须包含三个方面。第一,着力提升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咨询、评价和调解等相关工作技能;第二,深化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对学生事务组织知识的学习与了解;第三,帮助学生事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

三、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发展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启示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学习和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的有益经验,大力加强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建设,使辅导员协会组织在增强职业认同、完善职业标准、提升职业能力、加强职业评估等方面更具科学性、指导性和操作性。(一)优化协会组织的结构体系,不断夯实辅导员职业支撑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发展快速、种类全面、功能健全,在参与政策制定、统一行业标准、进行资格认证、开展学历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强职业评估考核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协会组织建设经验。一是凝聚共识、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协会组织建设。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激励制度,加大经费投入,落实人员、待遇、场地等工作条件保障,不断增强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的专业权威、学术权力和行业声誉,推动建立全社会重视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建设的良好氛围。二是系统构建、优化结构,逐步完善协会组织体系。一方面,着力建设层级健全、上下联动的一体化协会组织体系;另一方面,着力建设种类丰富、特色突出的多样化协会组织体系。既要建设个人参与类协会、院校联合类协会和协会的协会,又要健全完善思想理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权威性专业协会组织,以形成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全方位支撑体系。三是强化功能、务求实效,有效激发协会组织活力。一方面,不断优化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协会组织体系结构。培育塑造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协会组织的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级各类专业协会组织决策咨询、形势研判、督导督查、评议评估、专业培训、工作指导、引领舆论等功能,深入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和培养全国性、区域性和专业性较强的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发展,支持他们多与政策制定,赋予相关权力,树立行业权威,授以专业资格认证和质量评估评价资质。通过这些措施,引领和带动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协会组织发展,切实发挥各级各类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二)强化协会组织的思想引领,不断增强辅导员职业认同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协会组织不仅分担了那些政府不宜管理而高校个体又无法管理的职责,还凝练了备受各高校师生及社会认可的学生事务核心价值理念。这些核心价值理念不仅成为各类学生事务管理协会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共同价值基础,更成为推动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精神动力与行动指南,增强了社会各界包括学生事务从业者本人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职业认同。尽管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强调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明确了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重要角色,但部分辅导员在职业认同上仍存在偏差。我国应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的主体性与主动性,组织全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专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挖掘和凝炼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理念。通过协会组织的教育影响,帮助辅导员树立“立德树人”“以生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等工作理念,进一步强化辅导员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意识,增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以强烈的身份、责任和使命意识推动先进育人理念与具体工作思路的创新转换,进一步增进辅导员职业认同,提高职业自信心和归属感。(三)突出协会组织的职业指导,逐步完善辅导员职业标准美国高校在专业协会组织推动下,系统制定和颁布了学生事务管理的规范和标准,促进了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职业化和规范化。我国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进一步强化辅导员职业指导功能,在现有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基础上,逐步构建更加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的辅导员职业标准体系。一是加强决策参与,完善职业制度体系。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协会组织应进一步提升学术话语权和决策参与权。既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建议和议案,又对高校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有效地吸收和转化,推动政策落地落实,从而不断推动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一体化的辅导员职业制度体系建设。二是强化专业指导,提升工作水准。各级各类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加强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指导,注重用专业化的标准和程序推动学生事务管理方式创新,通过扁平化、法治化、信息化和社会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质量,促进辅导员专业化成长。(四)健全协会组织的培养体系,着力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专业协会帮助美国大学的学生事务完成了由教师或兼职管理人员向专门化人员的过渡,学生管理事务成为大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学生事务管理专业协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学生事务管理者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学生事务管理者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我国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进一步增强专业培养培训功能,从不同层面全面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一是加强学科引领,强化职业学术氛围。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充分发挥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学术引领功能,积极组织广大辅导员参加学术会议、工作创新论坛、科研项目申报、研究成果奖励资助等学术活动,不断提升辅导员理论水平与学术涵养。二是加强文化建设,强化职业归属感。辅导员文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础和思想保障,可起到示范、激励、凝聚等作用。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深入研究和开展辅导员文化建设,如举办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和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指导各高校建设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开展辅导员沙龙等,着力加强辅导员团队文化建设,增强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三是加强培训研修,强化职业能力素质。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学术资源,围绕辅导员职业能力素质提升,加强师资队伍培养、课程资源开发和网络教育资源库建设。丰富岗前培训、骨干培训、示范培训、专题培训等形式,组织实施社会实践、国内交流、海外研修等辅导员培训项目,形成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符合辅导员成长成才规律、规范科学的培训机制,构建内容完善、形式多样、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为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五)增强协会组织的督导职责,切实加强辅导员职业评估美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生事务专业标准和指导原则,并依托权威性的学生事务专业协会组织,对各级各类高校开展综合性的学生事务评估。我国可借鉴美国高校学生事务评估经验,从机构、人员和活动三个方面,切实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的综合评估。一是开展机构评估。依托专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协会组织,对高校学生事务部门开展职责使命评估、工作计划评估和事务整体评估,特别是加强对迎新工作、心理咨询、学籍管理、学生就业等具体学生事务的工作评估,并以具体学生事务评估为手段,细化对辅导员工作的业务指导。二是开展人员评估。委托具有资质的协会组织为第三方,综合利用观察、面谈、测试、学生成果认定比较等多种手段,对辅导员个性心理特征及业务素质能力开展自评、同行评议、行政人员评估、大学生评估和学生家长评估,并注重对评估结果的分析与运用,加强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个性化指导。三是开展活动评估。利用高校辅导员相关专业协会组织的力量,针对辅导员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进行计划性评估、过程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考量活动开展的必要性、计划性、组织性和实效性,并将活动评估结果反馈给辅导员本人,着力提升辅导员对各种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