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东旭:驻村不是“短暂停驻”

6月1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内蒙古一位驻村第一书记的文章《驻村关键要“助村”》。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述了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经验与感悟,正是这样的务实作风,推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民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也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驻村工作对基层干部来说并不陌生。然而,一个“驻”字,也可能让人产生短暂停留的错觉。要改变短暂停驻的思维,真正落到实处、驻出成效、赢得认可,考验着驻村干部的作风与担当。现实中,有的搞“假驻村”,挂着驻村的名义,实际上并没有到村社开展工作,使政策悬空;有的搞“浅驻村”,浮在表面,人到心不到,并没有将责任与担当沉下来;有的搞“急驻村”,急于出成绩,不顾客观条件、客观规律,大干蛮干。这就使得驻村工作脱实向虚,不仅背离了政策出台的初衷,更可能影响脱贫攻坚大局、割裂干群之间的血肉联系。

驻村并不是短暂停驻的意思。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的不是一个人的努力、更不是一个阶段的努力,而需要驻村干部各自履职尽责、接续奋斗、真抓实干。驻村工作,最终目的是推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让村民生活有色彩、出行有便利、致富有渠道、教育有信心、医疗有保障。要实现这些,可以做的有很多。驻村工作是有实实在在的内容的。它要求驻村干部摒弃过客思想、摒弃浮躁思维,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设身处地解决难事、因地制宜谋划产业、认认真真服务为民,切实为村子带去发展、为村民带去实惠、为村庄带去希望。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最后冲刺阶段。实现从驻村到“助村”,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升华。只有真正做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琐事难事,才能将驻村工作做到群众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