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思政课要树起青少年心中的灯塔

思政课并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授一项技能,而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少年到青年,思政课就像指路的明灯、精神的灯塔,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在3月18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相较于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涵盖面从大学扩大到大中小学,主题更加明确、聚焦,将思政课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教育。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在一点一滴的浇灌、日积月累的影响中产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做的正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工作。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的新一代,他们所接收的资讯更加丰富,所处的舆论环境更加复杂,面临的价值选择更加多样,该如何廓清学生思想上的迷雾,如何校准青春的价值航向,如何笃定人生的信仰?从少年到青年,思政课就像指路的明灯,精神的灯塔,肩负着新时代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重要作用。

现实中,相对于语数外这些“主课”而言,思政课在许多学校显得比较“弱势”,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学方式都亟待提升。不少人有这样的感触:思政课上老师照本宣科,内容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并不在思政课本身,而是支撑这门课的人才力量和讲课方式。为什么同样是讲思想政治理论,有的学校思政课不仅不是“冷门”,反而一座难求?复旦大学的陈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徐川等年轻教师因讲思政课成为“网红”,华中科技大学思政课《深度中国》场场爆满,武汉解放中学教师吴又存、西安兴华小学教师王良的思政课深受学生追捧。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从生活出发,从现实着眼,这样的思政课远离空洞说教,将思政理念融入“接地气”的教学全过程,让学生在思辨中增进对中国道路的自信,达到以真情实感打动人,以科学理论说服人,以崇高精神引领人的效果。

让有信仰的人谈信仰,是思政课开出质量、开出成效的关键。“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是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希望。思政课并不是单纯讲授一门知识,也不是教授一项技能,而是潜移默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否当好学生的“领路人”,能否为孩子们点亮一盏明灯,需要思政课老师从课堂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过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才能言传身教,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在思政课的实践中,我们不仅需要理论积淀深厚的大师,也需要能叩开幼小心灵,走进中小学生思想深处的启蒙者;我们不仅要守正创新、去伪存真,还要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唯有如此,思政课才能变得更有亲和力,更有力量感,更能照亮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