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群众小烦忧也是民生大问题

由于信息不对称,办市民卡跑了四个部门;未按规定时间施工,路面升级改造工程影响市民生活;公厕指向牌或指向不明、或距离不清、或位置不明,给群众如厕带来不便;交通指示牌上路名标注有误,市民反映两年多仍未更正……2月25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刊发几封来信,反映了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小疙瘩”。这些“小问题”并非一地独有,看上去琐碎、细微,但展现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往往会成为影响当事人生活的糟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百姓之事,枝叶关情。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是群众关心的大问题,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方面的群众诉求也越来越强烈,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内涵远非如此。办证是否便捷、出行是否顺畅、如厕是否方便、菜场是否整洁等“小事”,哪一桩不与群众利益休戚相关,哪一件不同百姓幸福紧密相连?它们更真实、更具体、更频繁地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与情绪变化。群众的每件“小事”,都是构成国家和社会“大事”的细胞。群众忧乐往往就体现在点滴小事上,不能也不该被忽视。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这个“最大”何以体现?它就凝聚在政府部门为民操办的千万件小事里。小事大事紧密相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今,依然有些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对“小问题”视而不见,只愿抓“领导重视”的“大事”;有的嫌弃诸般小事太多太杂,抓起来耗时费力还不算业绩;有的对媒体关注的民生问题能及时解决,对群众来访反映的问题却是推、拖、绕……这样的心态和作风,一次次让百姓的信任打了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不是唱高调,而是责任所系、施政所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柴米油盐、衣食住行中的不少民生小事,看似微不足道,却犹如一面镜子,照见的是为政者的操守和做派。很多严重问题的发生,往往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犹如蚁穴之于大堤、温水之于青蛙,原本并不难解决的问题如果迟迟不治,很容易久拖成疾,陷入困境。比如,基层社会治理这类大问题,往往散落在诸如邻里矛盾、征地补偿等小事上。处理不好群众屡次反映的小事,往往会不断集聚,甚至酿成风险。解决群众身边的问题,消除百姓心头的烦恼,有时需要耗费不少气力,也难以在政绩上凸显出来,但群众会从实实在在的改变当中,感受党和政府究竟在以怎样的姿态践行着“以百姓之心为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扎扎实实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从满足群众的一个个诉求做起,带着敏锐目光,站在百姓视角,去观察城乡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去感知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各种烦忧,将浓厚的为民情怀灌注在“细微末节”之中,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治理能力和为政情怀。在具体小事上努力,在民生纠结处发力,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事,没有解不开的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