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磊:重振乡风是新时代乡村建设的“里子”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将乡风文明作为五大要求之一,可见,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然而,长期以来,参与主体单一、活动载体单调、制度规范不完善等问题,导致乡风文明建设难以“落地生根”,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力量有限。鉴于此,清远市通过振兴乡风充实乡村建设的“里子”,助力乡村振兴。具体来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丰富参与主体,创新文明载体,健全制度规范,激活乡风文明“内动力”,为乡风文明“添活力”,保障乡风文明“稳落地”,使乡风文明“进家门,入心门”,保障了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效性和协同性。

一、“小做法,大内涵”,以农民智慧深植“文明之根”

清远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拓展参与主体、创新文明载体与提供制度规范等举措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内生力量,丰富乡风文明内涵,促使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一)拓展参与主体,乡风文明“注活力”

针对乡风文明建设中参与主体单一这一问题,清远市注重拓展团支部、教育基金会和新乡贤等参与主体,为乡风文明注入了新生机。其一,以“自治下移”促团支部参与。清远市积极推进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下移,促使团支部在乡风文明建设中从“幕后”走到“台前”。新屋村“自治下移”之后,村庄自己的事情自己管,团支部得以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壮大,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助推力量。其二,以“动员理事”促基金会发力。清远市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动员理事会这一中坚力量,培育乡村公益的基金会,为建设乡风文明拓展新的主体。2017年杜屋村万青教育基金会共资助了32位家庭贫困的优秀学子,奖励资金共计17000余元,极大鼓励了村庄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文明程度的提升。其三,以“乡情乡愁”引新乡贤回归。清远市以乡情乡愁吸引新乡贤回村,支持家乡建设,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为鼓励乡贤回村参与村庄建设,2017年清远市评选出最美乡贤7人,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典范。

(二)创新文明载体,乡风文明“稳落地”

清远市通过敬老、奖励学业和评比最美家庭等活动创新乡风文明的载体,厚植文明理念,培育文明乡风。第一,“敬老活动”注入美德“营养液”。清远市创新村庄参与活动,以村民齐力共建促进传统美德的发扬与传承,助力文明乡风。中华里村每到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都会组织村民集体进行敬老活动,为老人赠送礼品,弘扬了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第二,“奖励学业”添加尚学“发酵母”。清远市不断创新激励活动,以学业奖励带动村庄尚学好风气。熊屋村从1998年开始奖励村中学业优秀的人,迄今为止已经连续奖励了19年,营造了文明尚学的优良风气。第三,“最美家庭”打好文明“强心针”。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清远市以最美家庭评比活动为乡风文明强筋健骨。2017年虎尾村共评选出六户“最美家庭”与“文明家庭”,通过小家庭的文明示范为村庄树立了乡风文明的榜样。

(三)健全制度体系,乡风文明“添保障”

清远市通过规范自治制度、借力村规民约、落实家规家训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制度依据,为乡风文明建设保驾护航。首先,规范自治制度,文明筑根基。清远市通过自治重心下移,明确基层自治制度,调动村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与主体性,为乡风文明提供生长基地。夏冬村副村长成运友说道:“自然村成立了村委会,乡风文明就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村民们都积极参与乡风文明建设。”其次,借力村规民约,文明融乡土。清远市引导村民自商自定村规民约,让文明理念成为村民的一种习惯,实现了乡风文明建设与乡土文化的紧密衔接。王屋村的村规民约约定村民不能在村中公共区域放养家禽,否则村民人人都可以监督,有效地解决了村中散养家禽的问题,让自觉维护村庄整洁的理念成为村民的共识。最后,落实家规家训,文明进家庭。优良的家规家训是家庭美德的微观载体,清远乡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家规家训,规范家庭成员的文明行为。李屋村开设国学课堂,每周末组织村中小学生学习家规家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目前已经举办了10余次,100多名儿童参与学习。

二、“微治理,著成效”,以振兴乡风绽放“文明之花”

清远市通过拓展参与主体、创新文明载体、提供制度规范等多样举措,打造乡风文明建设的多元成效,使乡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一)确保长效性,文明“行至远”

清远市将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融入基层治理,有力确保其参与、监督与发展的长效性,使乡风文明建设得以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是文明成果可持续。清远市将乡风文明建设充分融入基层治理,以多方合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保障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发力。杜屋村确认门前三包制度,维持村庄卫生整洁,杜屋村理事杜先生说:“现在大家都自觉维护村庄卫生,小孩子们都能相互监督提醒,村里面的每个人都自觉维护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果。”二是文明参与常态化。清远市乡村通过一事一议、民主议事的规则,进一步激发民众参与的积极性。红崩岗村确认了理事会一事一议与民主议事的规则,确保每一位村民能够参与到村庄文明建设中,村民邱先生说:“现在大家都要按规则来参与精神文明活动,村民会按照规则持久地参与乡风文明建设。”三是文明发展长效性。清远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文明的延续,确保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效发展。活石水村通过培育文明乡风美化了村庄环境,带动村庄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带动村庄旅游,村庄旅游又促进了乡风文明,村庄的发展越来越好,大家都对未来很有信心。”罗村长讲道。

(二)注重协同性,文明“两手抓”

乡风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清远市的乡风文明建设既注重子孙后代的传承,又着眼城乡发展的大局。一方面,新老接力,文明之火代代相传。清远市通过发扬传统美德、营造尚学氛围、树立家庭美德等措施,使文明薪火实现代际间的传递。蓝屋村理事会成员成先生说:“我们搞这些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我觉得村里的小孩是改变最大的,现在他们对长辈更有礼貌了、知道爱护村庄卫生、更爱学习了,这和我们搞的这些活动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城乡一体,文明成果共同分享。清远市通过乡风文明建设,提升了农村的精神文明水平,完善了村庄的公共文化设施,既丰富了乡风文明的“内涵”,又提升了美丽乡村的“颜值”。曹屋村通过整治村容村貌、修建文化活动室与古旧建筑等措施,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桥梁,实现村庄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衔接。

(三)促进规范性,文明“根基牢”

清远市的乡风文明建设既做到了长效性和协同性,也通过理顺组织关系、强化民主监督等措施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的规范化。首先,职责规范化,文明“有序前行”。清远市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各组织严格明晰职责分工与权力界限,因此推动了基层各组织参与村庄治理的规范化。西牛镇陈书记说:“通过这个乡风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大家也逐渐摸索出了基层组织之间怎样的互动模式是适合自己村子的,所以说,乡风文明建设无形中也助推了村庄治理的更好的组织分工合作模式。”其次,监督规范化,文明“有章可循”。清远市通过将乡风文明建设中监督机制的落实,促进了村庄整体监督机制的完善。畔水村刚开始将村庄中用于乡风文明建设等支出“上墙”,接受村民监督,后在这一支出“上墙”的带动下,村庄各项支出都要“上墙”接受村民监督,促进了村庄监督机制的规范化。村民们表示:“一开始就是说村庄搞精神文明建设钱怎么花的给大家看一下,后来说不行,其他支出也得公布出来。”最后,建设规范化,文明“蹄疾步稳”。清远市将乡风文明建设与村庄整体规划相统筹,以乡风文明的逐步升级促进村庄建设的规范化。“随着乡风文明建设一点点的越搞越好、越搞越规范,带动了村庄整体建设也逐渐走向规范化,不得不承认,乡风文明建设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大的。”松林村村长这样讲道。

三、“寓无形,得有形”,打造乡风文明的清远范本

清远市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激活多元主体力量,创新乡风文明的活动载体和保障机制,使乡风文明进村入户,深入人心,为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一)弘扬优良家风是落实乡风文明的基本抓手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优秀家风是美好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借助家风建设有效落实。清远市农村从细节着手,对接传统家庭美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家风内涵,创新家规家训,以家庭为单位落实村规民约,以家庭之间的相互监督和切实可行的文化活动传承文明家风,保证了乡风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二)村民参与是激发乡风文明建设内生动力的关键

乡风文明建设不能只是“昙花一现”,归根到底要调动广大农民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激发村庄建设内生动力,才能保证乡风文明持续发力。清远市在乡风文明建设过程中,改变政府主导的模式,一方面由新乡贤引领,通过创新多种机制,充分利用和挖掘农民智慧;另一方面,培育和壮大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创新荣誉激励机制和美德评比等方式,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全面激活乡风文明建设的内部力量,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持久的生命力。

(三)乡村公共文化是乡风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清远市农村对接优秀传统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村规民约、家风家训,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赋予乡风文明时代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风文明建设中迸发新的生命力,使乡风文明从个人层面得以升华,进而走出家庭参与到村庄文明的共建,以继往开来的气魄塑造了乡村的公共精神,以与时俱进的理念培育了乡村的公共文化。

(四)乡风文明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乡风文明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是乡风文明建设的落脚点。清远市以构筑文明乡风为举措,培养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以乡风文明的落地充分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清远乡村提供了更好的认识和改造自身的途径,提升了乡村的文明层次,推动了清远市社会主义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进程,服务清远乡村振兴的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