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讲坛: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

11月15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荆楚讲坛”走进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教授曾庆强以《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和人生哲理》为题,中、英双语结合,亦庄亦谐的为该院400多名师生带来了一堂精彩的莎翁戏剧欣赏课。本次活动由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承办。

讲座伊始,曾庆强首先简要介绍了莎士比亚生活时代的历史背景、家庭环境、创作情况及后世名人对他的评价。莎士比亚(1564年-1616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其一生流传下来的作品包括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叙事诗。莎士比亚的作品聚集文艺之真、善、美于一身,古今中外很多名人给予了它高度的评价。德国文学家歌德说,“当我读到他的第一页,就使我的一生都属于他了。读完第一部,我就像一个生下来的盲人,一只奇异的手在瞬间使我恢复了光明。我极其强烈地感到我的生存得到了无限的发展。”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评价,“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随后,曾庆强与听众一起赏析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麦克白》等5部经典作品,分析了莎翁戏剧作品的艺术魅力和蕴含其中的人生哲理。

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魅力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曾庆强认为莎翁戏剧的艺术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人物个性鲜明。上自凯撒、理查三世、李尔王、麦克佩斯等帝王将相,下自平民百姓,作品人物无一不个性鲜明,面貌各异;以莎翁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亚、考狄丽亚、黛丝德蒙娜等,她们或温柔体贴,或善良热情,或勇敢无畏,或兼而有之,也决非简单用“一面之词”就能概括的;至于莎翁每部作品所着力塑造的人物典型,如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其二,情节生动丰富。莎士比亚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如《哈姆雷特》中仅以复仇的线索而言,就有3条,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与麦克劳狄斯之间惊心动魄的斗争,小福丁布拉斯和雷欧提斯为泄私愤、报私仇分别所进行的复仇盲举。

其三,人物语言性格化。莎士比亚是举世公认的语言大师,其戏剧语言运用极为出色。剧作词汇丰富,总词汇量达2.9万多个。问题和语感变化纷繁,有散文、韵文,有俗语、谚语、民谣、民歌等,善于运用比喻和双关,为不同的人物提供了符合身份的台词,做到了个性化和形象化的结合,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

莎士比亚戏剧的人生哲理

戏剧以直观而生动的方式展示人生世相,每一个戏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学;每一部有深度的戏剧作品,也必然表现着作者所认同的人生哲理。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就说过:“最好的戏剧也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缩影”。

曾庆强认为,就人生哲学看,莎士比亚的作品昭示着这样的生活原则:人必须有成熟的理性意识,必须以理性来制约人的欲望,不能放任自己非理性的贪婪和攫取的冲动,更不能以毁灭一切的方式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真实而可靠的生活,不应该是云端里飘渺的幻景,而应是在大地上的现实事务,是与那些朴素的事物关联在一起的。莎士比亚从来就不单为了“好看”和“好玩”而写作。他将戏剧当作反思历史和探索人生的伟大手段。他关注那些与人生相关的重要问题,并且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庄严的回答。莎士比亚的戏剧与我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的戏曲所表现的人生哲学,有着很大的相契之处。汤显祖将人的“情”和“欲”分开来,高扬“情”的旗帜,拧紧“欲”的阀门,认为过度膨胀的欲望只会给生活带来灾难;而莎士比亚也表达过同样的思想,只不过,他更强调“理性”的作用。因此,莎士比亚的人生哲学,可以用“理性而低调的自然主义”来概括。

“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一无所有只能换来一无所有”……演讲中,曾庆强不时爆出莎翁作品中的“金句”,并用堪比原声的演唱《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演绎了罗密欧与朱丽叶经典的“阳台相会”一幕,听众笑声、掌声不断。讲座最后,曾庆强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奥赛罗》中最经典的一段对白。全场掀起了高潮,大家以热烈的喝彩对其精彩的演讲表达了赞赏和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