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精准推进贫困县域脱贫发展

脱贫攻坚进入关键期。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准性是贯穿贫困县域脱贫的主线,精准施策要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以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注重精细化、科学性和实效性。

以“一体化”的视觉推动贫困县域脱贫发展。要以市场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区域发展一体化推动贫困县域脱贫发展,制定符合贫困县域发展实际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人口流动政策、引导资本流入政策、促进商品流通政策、激发市场活力政策和创新生态资本运营政策。通过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贫困县域产业发展和贫困户增收,通过互联网+和交通物流,促使贫困县域公共产品依托城市,加强区域公共合作,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贫困县域公共服务水平。

建立政府、群众、社会多方参与贫困户认定和退出机制。依据贫困线标准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要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社会监督全方位的贫困户认定和退出机制。对贫困户认定,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评议,召开村民代表会,采取倒排法(农户的经济状况倒排)和排除法(“不纳入”对象),公开贫困户的评选标准。对贫困户退出,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科学合理进行评估,实行社会监督和动态管理。

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扶贫计划和脱贫任务时间表。脱贫攻坚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大多尚未脱贫的贫困人口因条件恶劣、基础薄弱处于深度贫困状况。这部分贫困县域和贫困人口彻底脱贫要因地、因人制定政策,不搞运动式脱贫,更不能跑步前进,将层层脱贫任务变为层层加码,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合理把握脱贫节奏和时间节点,科学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扶贫计划和任务时间表,做实扶贫基础工作,掌握当地贫困实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制定合乎贫困户意愿和能力实际的扶贫政策,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确保脱贫任务取得实效。

补齐产业扶贫薄弱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短板。加大贫困县域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助推产业扶贫工程。加强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探索发达地区和贫困县域帮扶模式,培养一批技术能手、种植养殖大户、市场经济合作组织、新型市场经营主体,有效地承接和带动产业扶贫。加大扶贫资金支持,鼓励政策性银行进行贷款贴息。探索建立县级小额信贷风险化解平台,设立贫困农户评价授信系统,确保贫困户获得更多的信用贷款。采取财政投入、以奖代补、政府购买服务、税后返还等方式,补齐贫困县域技术合作、品牌推广、信息平台建设等产业发展的服务短板。大力发展数字化普惠金融,扩大贫困户金融贷款覆盖面。注重产业扶贫的精细化运作,选准产业发展项目,精算项目风险,跟踪各个环节,提高产业扶贫效率。

注重实效,优化扶贫考核方法。扶贫考核指标设计要符合当地实际和贫困户需求,既不能人为地拔高,又不能影响整体脱贫进度。采取数据比对和实地走访相结合,对走访贫困户考核要以解决实际困难为主,不唯数字走访;对贫困户收入增加一看存款,二看吃、穿、住及实际消费;对因病返贫和教育返贫的贫困对象要合理配套相应政策措施,适当扶助边缘贫困人群;注重贫困户过度享有特权,避免造成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相互攀比,不利于脱贫。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慎用“一票否决”,既鼓励基层扶贫干部积极干事,又要防范重大风险和权力寻租。

建立贫困指标大数据库,实现资源信息共享。通过民政、财政、教育、医疗等相关部门数据,互联网对接和大数据分析,完善建档立卡、走访贫困户、项目资金等内部数据,精准设立扶贫目标,了解贫困户致贫缘由,并制定帮扶脱贫的措施。运用官方统计监测平台,建立省、县、村三级贫困指标大数据,加强部门数据交换,实现资源信息共享,推进扶贫成果的具体化。在《中国社会扶贫网》开展大力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脱贫工作;加大对扶贫资料信息员培训,完善爱心帮扶、健康资助、电商扶贫、扶贫展示、扶贫榜样等数据内容。加强与专业化扶贫机构合作,切实提高脱贫任务质量与效率。(湖北省发改委经研所 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