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华:勇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风骨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建立崇尚实干、带动担当、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树立体现讲担当、重担当的鲜明导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责任担当是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

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能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果说战争年代的担当体现主要是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那么和平时期担当的表现更多是名与利、得与失的抉择。面对深刻变化的新形势新任务,每个同志都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担当”,看信仰有没有松动、初心有没有蜕变、承诺有没有兑现,从而更加自觉地把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要求熔铸在血脉里、落实到行动上。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严守纪律和规矩,既要体现在为官做人上,更要落实到责任担当上。深化全方位改革即将全面展开。越是关键时刻越能显本色、见成色,越是特殊时期越要正心态、在状态,始终保持心无旁骛干工作、凝神聚力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坚决防止嘴上叫得响、行动落实差的“耍滑症”。令出行随、行胜于言,是共产党人的风骨本色。特别是面对改革大考和繁重任务,每个同志都要坚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行为准则,对上级各项决策指示坚决执行、立即执行、无条件执行,绝不能说得漂亮、喊得响亮,唯独做得不一样。坚决防止消极守摊子、在岗不作为的“庸怠症”。在改革的各个攻坚关口,每个同志都应该反躬自省,看看有没有坐等观望,“躲在房间里等下雨”?有没有明哲保身,满足于不出事不出局?有没有敷衍塞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没有畏手畏脚,不敢触碰热点问题和棘手难题?置身全面深化改革浪潮中,人人都是局内人,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等待观望逃避责任必将被淘汰。坚决防止到处拉关系、试图走捷径的“焦虑症”。在全面深化改革大考面前,担心前途后路是可以理解的,想有一个好去处也是人之常情。但要明白一个道理,好去处、好岗位不是跑出来的、找出来的,干好今天才能拥有明天。要看到,政策界限在那儿放着,谁也不敢随意突破;能力素质在那儿立着,谁都想要干活的人;现实表现在那儿摆着,谁的心里都有杆秤。这关系那关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才是最可靠的关系;这实力那实力,真才实学、真抓实干才是最过硬的实力。

“跟我上”最有力量

“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自净而后可以净人”。领导干部的担当就是在队伍的最前列,关节点上,“跟我上”最有力量;变革之时,“看我的”尤为关键。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正言行、以上率下抓落实,才能汇聚起助推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立言与立行的关系,其实就是说与做、虚与实的关系,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衡量标准有三个层次:一个是言为心声,心里想啥嘴上就说啥;另一个是言出必行,既然说了就要去做;再一个是言行一致,怎么说的就怎么做。每名领导干部都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既要旗帜鲜明地说,运用真理的力量统领思想,更要脚踏实地地做,运用人格的力量感召部属,切实做到对上对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台上台下一个样。把慎权与尽责统一起来。组织提供了领导岗位,既赋予了相应的权力,也明确了必尽的责任,任何时候都不能只想着用权、不想着尽责。尤其是在调整改革特殊时期,领导干部必须把所属人员的思想底数掌握好,把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节奏把控好,把能够打结的工作完成好,把需要移交的任务梳理好,把应该解决的矛盾问题解决好,把安全管理的举措要求落实好,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确保不出事、不冒泡。

把自律与他律统一起来。他律是客观的,需要靠组织、群众、制度来约束;自律是主观的,主要用境界、品德、意志来支撑。人们的行为好坏与是否受到关注有关,越是被关注,就越容易严于律己。领导干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谨记有一双眼睛在时刻盯着自己。心里有了一双双眼睛,方能行得淡定而长远、活得踏实而精彩。

蔡华 (作者为中共武汉市委党校理论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