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骏:金融学研究绝不能纸上谈兵

1928年生,湖北仙桃人。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毕业,在中南财经学院从事金融专业教学工作。先后担任中南财经学院、中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曾任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货币政策与金融调控研究会主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金融学会副会长等职。出版个人专著、教材7本,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论文集、教材、工具书9本,是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研究》负责人。获2项国家级奖,8项部、省级奖。中共湖北省委命名表彰的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之一。

 

    默默地从事着教育和科研工作,虽然学术造诣深厚、成果丰硕、贡献卓著,在行业内享有极高的声誉,却不被一般普通人所熟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周骏教授,就是这样一位低调勤勉、淡泊名利的金融学大家。

    10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与黄达并称金融学界的“北黄南周”一说,他谦逊地说,“黄达(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是我的老师,贡献比我大,我只是一辈子学金融、教金融、研究金融而已。”

    在周教授等人的努力下,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一直居全国前列,是新中国最早的金融与投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他的很多研究,也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了参考。1997年我国出现通货紧缩趋势,如何看待当时的经济形势,采取正确的对策,是一个十分重要但人们认识并不一致的问题。1998年初,周骏教授在《论货币政策》一文中,就提出了我国出现通货紧缩问题,不应再继续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应松紧适度,应加大财政干预经济的力度,通过发行国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拉动经济增长。这些政策主张,与1998年下半年中央开始实施的政策一致。

    尽管已是83岁高龄,周教授仍时刻关注着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分析经济运行情况。

    出了很多书、写了很多文章的他,一直坚持一个原则:只要是人合编(写)的,即使自己是主笔,也不算作自己的成果。他语重心长地寄语中青年学者,“理论联系实际”是无论何时都不能丢掉的优良作风,金融学研究绝非纸上谈兵,也不是在校园里闭门造车就能体会的,“中国的很多情况与外国不一样,不要照搬别人,要多研究实际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一位学生如此形容周教授:这样一位金融学大家,却一直住在校园一个小角落的旧房子里,参加学生组织的讲座还自己随身带白开水,怎能不叫人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