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在应对风险中成长成熟

既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也要创新产品供给,做好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向市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

从枣阳桃农将滞销的鲜桃丢弃在路边,到襄阳等地鲜桃售价仅为去年的四分之一,近日本报连续报道了湖北多地鲜桃滞销、价格暴跌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卖桃难”在多地集中暴发,最直接的受损者是种植户。红火了十年的畅销产品,突然遭冷遇,让不少人疑惑“市场怎么了”。其实,农产品在特定地域特定时间出现滞销现象并不罕见。抛开不可控的气候、天灾等自然因素,“市场怎么了”的确是一个值得寻思的问题。

种植产业往往伴随着“灰犀牛”,只是在滞销现象显现以前,很容易被忽视。一旦外部环境有变化,便只能被动接受市场的选择。如果看见价格高、销量好的产品就一拥而上、盲目扩张,“千树万树,俱是桃花”,集中上市必然造成“卖不动”或“卖不出”,滞销风险早就埋藏于“重量轻质”的行为当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种植农产品也需要保持“底线思维”,带着忧患意识积极预防各种风险。

没有哪个产业或品牌可以保证一直顺风顺水。滞销难题的背后,是供需之间矛盾凸显。当前,农业供给侧的短板,是生产还没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卖难”与“买难”并存。当消费需求从“吃饱”向“吃好”快速转变,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显著增多,供给侧就需要不断优化产品质量适应新的需求。对市场风险不敏感,很容易跌入“听天由命”的困局,还可能遭遇被淘汰的命运。同是鄂产桃,有的不愁销,有的愁死人,抛开客观原因,何尝不是“靠创新发展”与“靠天气吃饭”两种思想的现实反映?

风险即是隐患,媒体报道、政府推介、社会帮扶,虽然能化解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稳住市场地位,需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市场价格不确定性风险、市场需求多样多变性风险、农业宏观政策变动风险……解析好这些风险中的可控因子,才能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既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把市场需求作为“导航灯”,也要创新产品供给,做好特色产品的品牌建设,向市场提供更丰富、更优质、更适销对路的产品。产品销路完全交给市场不行,完全依附政府也不行,亟待搭乘互联网快车,铺就一条常态化便利化的销售渠道。“不管我们的生活组织得多么好,生活中仍然充满着危机。”湖北是农业大省,要在用好已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开掘新的优势。农业发展关乎百姓生计,要对各种风险保持高度敏感,构建政府、市场、企业、农民“四位一体”的抗风险共同体,消除可控风险、预测未知风险;考虑短期风险、着眼长远风险。在捕捉市场变化中适应变化,在应对市场风险中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