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由湖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的“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研讨会”第四场5月1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



开幕式后,来自江西师范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的专家学者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与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发表主旨和专题演讲。

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张艳国《习近平“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要求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专家介绍:张艳国,历史学博士,博士后,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

核心观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重大举措,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顺应社会主要矛盾转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美生态产品、构筑生态安全防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必将有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迈入新的更高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建设已站在新的历史方位、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流域治理的底线和关键,突出化解长江流域和长江经济带的生态困局,科学处理保护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就是要科学领会习近平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实质和科学方法,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主线,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合力,进一步提升和巩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格局。

中南大学教授张卫良《五大发展理念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透视》


专家介绍:张卫良,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基地主任,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湖南省高校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会会长,《现代大学教育》副主编。

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揭示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规律性成果,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可以说,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理论化的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相契合的创新理论形态,标志着在发展实践中已具备了完整的中国话语,也更鲜明彰显出已形成专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动力学”,用以解决发展的惯性、加速度、外部引力、内部动力与结构协调等的问题。以全球为视野,从生产的内部驱动与外部倒逼不断调整、变革与优化生产结构,让生产要素与生产成果的全球性自由流动成为新的范式,让生产的内涵由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等发展维度来丰富起来。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欧阳康《以代价和效益为中心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专家简介: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核心观点: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获得极为快速的发展,但严格来说,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忽略结构与质量、代价和效益而获得的,一方面造成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巨大破坏,另一方面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和经济质量的非优化,再一方面也带来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群体差异过度扩大,妨碍社会的公平正义与稳定发展。近年来中国进入的经济新常态,对经济结构和质量的问题引起了较大关注,政府和企业在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质量方面做出了更大努力,但在对发展代价和分配效益方面仍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当前应当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分配正义问题作为重大问题加以优先考虑,将代价和效益作为发展的中心价值贯注到发展的全过程,运用到全领域,普及到全社会。

武汉大学教授周绍东《从不发达的商品经济到现代化经济体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三次飞跃》


专家介绍:周绍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探索”子课题负责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核心观点:改革开放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协同变革的典型案例,采用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宏观生产方式,通过竞争促进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第三次飞跃。从生产方式层面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应改善产业结构,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产业间的配置问题;统筹城乡关系,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城市和农村之间的配置问题;协调区域发展,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区域之间的配置问题;推动全面开放,处理好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国内和国外的配置问题。从生产关系的改革路径来看现代化经济体系,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加强公有制经济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积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梁伟军《经济发展以人民为中心与经济发展模式创新》


专家介绍:梁伟军,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现任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省中特中心华农分中心副主任。

核心观点:经济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依据在于人民群众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中国经济发展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中心。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要创新经济发展模式,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战略任务,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机制,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是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可行选择,构建共享型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让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享。以提高经济质量为重点,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抓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让人民群众共谋共建共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沈昊驹《新发展理念视阈下经济体系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专家介绍:沈昊驹,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出版专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研究——基于经济发展伦理的视角》,主持多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湖北省社科基金等省部级项目。

核心观点:党的十九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发,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同时强调,“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经济体系现代化指标体系:科学化,精准化,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开展相应指标的对标找差距。各指标之间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不仅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各子体系的主要特征和状态,而且还要反映各子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每一个子系统由一组指标构成,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统一体。指标体系的构建具有层次性,自上而下,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指标评价体系。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陈波《深入学习与领会习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思想》


专家介绍:陈波,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参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湖北省哲学学会会员。

核心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依据经济新常态这一现实国情,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基本方略。坚定不移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有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经济的全面指导与掌舵,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唐忠义《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基本要求》


专家介绍:唐忠义,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湖北意识形态建设研究院院长,智库首席专家。兼任中共湖北省委宣讲团成员、省委讲师团特聘教授。

核心观点: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其根本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做好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守“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根本立场,坚持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基本方针,处理好一元化与多样性、吸收西方文化积极成果与抵制“西化、分化”以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重大关系。必须坚持“正面宣传与舆论斗争相结合”,牢固树立“战略思维、底线思维、系统思维、法治思维”,打好意识形态攻坚战。

武汉轻工大学教授余茂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专家介绍:余茂辉,武汉轻工大学教授,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概论教研室硕士研究生导师,民盟湖北省委聘为第十三届参政议政专家委员会专家。

核心观点:当前,湖北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既具备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又存在一些制约湖北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也是湖北经济发展的基本遵循。面对新时代变化了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发展环境,有效应对和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挑战和问题,必须坚定不移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湖北经济发展全过程,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