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业华:新时代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不仅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并且还强调要强化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那么,如何强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呢?我认为,需要有新理论、新教育观、新典型。

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传统

新时代、新思想、新矛盾、新目标要求教育引导者在教育引导过程中要树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理念,这是党的理论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它从不满足现状,主张批判地吸收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永葆青春,正在于它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脉搏,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不断地正确回答时代的课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理论创新的传统,在探索民族解放和民族富强的道路上,不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创造出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迫切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引导工作,以理念创新,推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工作的全面创新。

理论教育需要大教育观

社会、学校的理论教育引导,一直以来是两个重点,而家庭理论教育引导则是薄弱点。从以往看来,社会理论教育引导都是要抓住各级党委(党组)中心学习组、各级党委讲师团经常性宣讲、各级各类党校教育教学和社区教育等理论教育引导途径,而学校理论教育引导,主要是抓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显性课程,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等隐性课程。我们需要转变思路的是,零碎的学习难以连成一片,我们要拥有一种大教育观,从大局出发,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融入到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对于家庭教育引导这个薄弱点,就是需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理论教育引导网络,打造理论教育引导载体,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理论教育引导的合力。

典型教育引导也要正反结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抽象的原则变为具体的要求,把理论上的阐述变为实践上的行动,这样才能让人们真正理解、接受、掌握和运用。一个先进的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使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民群众可信、可亲、可学。在新时代,强化典型教育引导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开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教育引导工作的新思路,通过先进典型宣传,让人们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更加自觉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践中选择和确定先进典型,要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树立先进典型要注意层次,注重质量。当前典型教育引导过分注意了数量,忽视了质量和典型教育的层次性;要重视发挥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作用。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树立了一些反面典型,为什么效果不够好呢?除了客观环境因素之外,还与反面典型的宣传重视不够、力度不大,无法教育引导人们分析反面典型产生的根源及其危害,帮助人们自觉抵制反面典型的消极影响,增强接受正面教育引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系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