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的“党报”,最暖的坚守!

在一张A4纸上,刊名、日期、期数、“出品”单位和办刊理念一应俱全,这是8名平均年龄70岁的老党员自办的“党小组报”。从2005年9月5号“创刊”,这份最小的“党报”已经办了整整12年近400期。

这份名为“党小组短讯”的“党小组报”出自武汉七一九所退休党支部刘润林党小组。组长刘润林是创刊人,记者、编辑、“发行”等工作也大多由他来完成。说起这份“党小组报”的由来,刘润林一脸严肃:“大家信任我,组织委托我,我就应该以为党的事业负责的态度把事情做好。”

2005年8月,刘润林被推举为党小组组长,全组9名党员,年龄最大的75岁。如何让这些老同志在学习上不掉队?与宣传工作打了20多年交道的刘润林决定办报。这个想法立即得到同志们的响应和党支部的支持。不到一个月,第一期《党小组短讯》出炉,这份只有一页纸的“小报”刊载了一次党小组会和支部党员洪韶光的故事,9名党员当月缴纳党费的明细也一一公示。



2005年9月5日,第一期《党小组短讯》出炉

刘润林说,紧跟党中央,确保思想不落伍,是这份党小组报的首要任务:“时时放在心上,一旦有重大活动和部署,报纸上的、网上的都作为学习文件,通过党小组报与党员见面。不等、不靠,尽早、及时传递。”



刘润林、唐运晚、候桂英展示《党小组短讯》合订本

记录、总结党小组学习活动是这份党小组报另一项主要内容。在刘润林党小组每个党员的家里,都有一本文件夹,每一期小报一打印出来,刘润林就挨家挨户去送,不论刮风下雨。

慢慢地,这份党小组报从一个版面扩大到两个,内容从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到上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从党小组活动纪实到老年人的生活常识,越来越丰富。刘润林还模仿正规报刊,将他们的办刊理念印在刊头醒目的位置——“我是共产党员,党组织就在我身边”。



刘润林党小组每位党员都有一个专属的入党誓词桌牌,放在家里随手可拿的地方,每天对照背诵,如今每个人都能倒背如流。这一举措也被刊载在党小组报上。

自从有了《党小组短讯》,刘润林的退休生活变得紧张而忙碌:“操作就要3天,准备、构思、采写又得几天,一期下来得7、8天。”

刘润林的老伴侯桂英也是他的党小组成员,看着刘润林经常忙到深夜,只有小学文化的侯桂英“自告奋勇”,帮老伴打字。2006年3月,66岁的侯桂英拜小学二年级的孙女为师,从拼音开始学起。整整一年后,她终于学会了拼音,又开始学习打字。

2008年5月,侯桂英第一次敲下了1000多字的文章,发表在第49期《党小组短讯》上,在文末,刘润林特地注明“侯桂英打字录入”,作为纪念。

不仅侯桂英,刘润林党小组成员做的好事都被他写成文章,刊载在党小组报上——党员裴福吉和裴延琴父女俩一层一层敲门,将楼上掉落的棉被送回;党员唐运晚多年义务帮同事、邻居修电话;党小组集体行动,帮年迈的同志运送大米和油,等等。其中,不少故事被转载到七一九所刊甚至网络上,让党员们惊喜又自豪。就这样,《党小组短讯》慢慢成为联结刘润林党小组成员思想和行动的纽带。



紧跟党中央,保证思想不落伍,是《党小组短讯》的首要任务:“我们中国共产党8000多万党员都像这些老同志这样,我们这个党就一定大有希望。把掌声送给他们。”

这是刘润林珍藏的一段录音。2013年6月29日,时任中共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校长汪连天教授在讲座时,以这样的方式向刘润林党小组致意。

那一天,刘润林带着党小组7名党员和另外3名老同志一起,很早就到了讲座现场。其实,当天,唐运晚的老伴突发胃疼,她知道唐运晚从不缺席党小组学习活动,坚持不让他陪着去医院;裴福吉睡觉时不小心摔到床下,头上起了个大包,刘润林让他在家休息,他死活不依。这些老党员的坚持让汪连天教授深受感动。

虽然退休多年,但刘润林党小组的老同志们对党的方针政策如数家珍;对入党誓词倒背如流;每个季度,每一位党员都会主动按时把党费送到刘润林手中。唐运晚:“我们小组每个人组织观念都很强,像我出了这个院子,稍微远一点的地方,都要给组长打招呼。人心很齐,感觉像家一样。”



湖北之声记者采访唐运晚

12年过去,刘润林党小组成员有的已经故去,但这份《党小组短讯》不仅从未中断,还早已成为七一九所社区阅览室的公开读物。不少人自发捐资,支持他们办刊。离休干部、老党员李玉璞就是其中一个:“每一期出来我都看。这个很有意义,他们这个党小组是最有活力的。”

湖北之声记者:向秀编辑:潘文莉审核:周振玲、李军震

(责任编辑 胡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