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汝:开放发展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

开放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新发展理念之一,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是1978年以来我国的基本国策。现阶段,开放发展作为新发展理念提出来,“新”在何处?针对的是什么?有什么重大意义?弄清楚这些问题,是深入落实开放发展新理念、推动中国现代化和民族复兴大业不可或缺的认识论前提。

开放发展的新起点与新阶段

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世界与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变”与“不变”,近些年表现得越发清晰。“不变”,是指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中国仍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事实没有变。“变”,是指国际格局中国家实力对比发生了比较大的新变化,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阶段性任务发生了新变化。“变”与“不变”交互作用,把中国的开放发展置于新的起点上,推进到新的阶段。

在国际层面,中国的开放发展正处在新起点上。从2007年起,世界经济便陷入动荡之中。与此同时,中国从2010年开始,GDP总量居于全球第二,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这种情况,使中国的对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变局。中国发展快,远远超出了发达国家的心理预期。基于国家利益的竞争,发达国家主要是美国,采取各种保护主义举措。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配置,是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顺从这种要求,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投身到生产力的全球配置中去,引领中国和世界发展,成为处在新起点上的中国开放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国内层面,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进入了新的阶段。2007年以后,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低迷和中国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建立在低成本劳动力和西方国家大量有效需求基础上的出口优势消失,粗放式发展模式走到了头,中国经济迎来了“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与“动力转换节点”,需要向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注重生态、注重内部消费的发展方式转型。

开放发展的本质,在于通过更加主动的对外开放,充分提升我们的资源利用能力、学习能力,实现国际国内联动发展。一定要看到,国际国内联动,不只体现在经济层面,也包括政治社会文化层面的联动,后者主要体现在对群众心理影响和行为示范上。这也是开放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特征。政治社会文化层面的内外联动,因互联网社会和信息传递的即时化、便利化,而被有形无形地放大。国际国内联动,对党和政府的学习能力,对体制机制的创新,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几年常说的以开放倒逼改革,就是化压力为动力的鲜明体现。

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开放发展主要是一种政策导向型理念。欲使开放发展新理念更深得人心,并真正落实在实践中,还需要更高层次的理念来支撑。所谓的更高层次的理念,即从世界历史和人类命运的高度,向世人展示中国人的世界观,为中国在国际范围内的行动和角色,提供更具说服力的道义依据。这些更高层次的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反复强调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等等。开放发展理念之所以“新”,很大原因是有了这些新的更高层次的理念的牢固支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开放发展的牢固根基

大规模的世界贸易与国际分工,持续不断的教育、旅游等人文交往,推动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的形成。气候、环境、疾病与恐怖极端势力等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携手合作才能解决。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或利益共同体的根本原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第七个“不忘初心”即和平发展,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中国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第一,强调要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中国主张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第二,强调中国是合作共赢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消除相关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的猜忌。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第三,强调中国要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一方面,“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另一方面,“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

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抓住了保证对外发展顺利推进的关键。须知,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仍在世界上存在,特别是作为守成大国的美国在处理与扮演着挑战者的中国的关系之时。但是,这决不是中国国内某些社会思潮偏执冷战思维的理由。这些思潮的危害之处,是将冷战思维出口转内销,动不动就煽动民族主义或民粹情绪,进而对党和政府的决策施加舆论压力,而枉顾复杂的国际局势与国家之间的利益竞争与合作。中国共产党明确宣布中国不搞冷战思维,既是对国内外固守冷战思维者的当头棒喝,也在世界上树立了良好的道义形象,为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中国方案”奠定了更为坚实的道义基础。

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理念是开放发展的直接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人类长远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高度,就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内容丰富、道理深刻的思想观点,为新起点、新阶段上的中国开放发展提供了直接依据。

从理论上讲,人类文明有着多样、平等、包容等特点。首先,“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其次,“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傲慢和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第三,“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既然如此,“在文明问题上,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从具体的文明形态来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爱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具体到每一种文明的探索、发展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比较、肯定了中法以及中欧各自的探索。他指出,“进入近现代,两国(中国和法国——引者注)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也就是说,无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还是法国的资本主义道路,都是符合各自国情的道路选择。他还指出,“中国和欧盟都在经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都在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尊重双方的改革道路,借鉴双方的改革经验,以自身改革带动世界发展进步”。在这里,有“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和“改革道路”的差异,有以“茶”和“酒”隐喻的“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差异并不必然意味着对立,在大多数情况下也不应该导致对立。

中华文明本身,就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具说服力的典型。“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在中外文明交流史上,“有冲突、矛盾、疑惑、拒绝,但更多是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胸怀宽广、视野恢弘的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是中国进一步开放发展的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华文明要想在世界上复兴光大,除了根据时代要求推进创造性转换外,还需要以开放的胸怀吸纳人类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工业文明的积极成果。

客观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在当今世界,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而世界上的主要强国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这就是说,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人类”,不是抽象概念,而是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和人们之间形成的共同体。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国的开放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面向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的开放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正确理解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广阔的视角。

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继承、发展的一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否定,主要在于发现、强化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所孕育的新社会因素。这些新的社会因素,既是对资本主义弊端的不断克服,也是社会主义得以生成、发展壮大的基因。由于受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影响过深,中国国内的极少数人,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顽守僵化、过时的意识形态教条不放,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在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迈向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的关键时期,在中国正在极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时,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既不符合实际,更不符合中国利益。

主张命运和利益共同体,倡导文明交融,倡导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扬弃关系,并不是忽略国家之间因国家利益分歧、冲突而存在的竞争和斗争,也不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就没有对立的一面。这里的关键,是对内对外都要反对“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反对将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制度之间的扬弃关系片面对立起来,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学习借鉴,更好地维护好国家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相当长时期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还必须同生产力更发达的资本主义长期合作和斗争,还必须认真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创造的有益文明成果”。

中国共产党正领导着中国人民行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大道上。社会主义,本来就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所追求的更为完善的文明形态。开放发展,博采众长,是在世界范围内促成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多、增强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通过进一步开放发展共赢,将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进步理念,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世界各国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作者为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