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稻葵:消费领域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

从2007年开始到现在,整整10年间,中国经济已经发生了结构的巨变,我称之为“静悄悄的革命”。

经济结构最基本的方面是资本跟劳动力相对稀缺程度的比例,这个已经发生了剧变。10年前,中国相对而言还是劳动力比较充足、资本相对短缺的经济体。2007年是个拐点,消费占GDP比重是过去30年来最低的,2007年后开始出现上行的变化。基本上同一时间段,劳动收入占GDP的比重开始上升,工资收入在整个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上升。

为什么消费比重在上升?为什么劳动收入占GDP之比在上升?究其原因,那就是劳动力和资本相对短缺的程度发生剧变。劳动力从2007年开始变得珍贵而稀缺。工资开始上涨,而且增长速度超过名义GDP增速。因此,工资收入占GDP初次分配的比重开始上升,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而言是下降的。

完全与此同时发生的现象就是从2007年开始,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速度放缓。此后,城市劳动力、产业劳动力大军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到了2015年,整个中国经济劳动力达到峰顶。这时候表现为工资持续上升,中国经济初次分配开始提升,以劳动力挣钱的人的收入速度加快,这是革命性的变化。由于劳动力成本提高,工业企业有压力,出口开始下降,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呈下降状态。对比2007年贸易顺差达到9%,到了2011年、2012年降到4%左右,最近几年一直是2%,这都是革命性变化。

过去30多年,中国农村进城打工的人数是世界级的,与整个欧洲劳动力总数差不多,这个变化带来的结果是消费的上升。为什么?因为中国社会的消费主力是中低端收入水平的打工族。这些消费人群就看工资涨得快不快。只要工资涨得快,消费就涨得快;如果工资超过GDP增长速度,消费也就超过GDP的速度。因此,这场世界性革命,也影响未来30年的收入分配大格局。

消费本身也酝酿着一场革命。消费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恰好又遇上了以互联网、数据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种新科技形态。新科技和消费增长共同带来了消费革命,尤其是零售端的革命。

整个消费的链条都在经历一场技术的革命,这个过程需要批发、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共同更新。但我认为,这里存在两个误区:

一是有人认为这场科技革命就是降低成本。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场消费革命表现在零售业不仅仅是降成本,更多的是带来了对消费者获得感的提升,消费满足感的提高。

举我个人的例子。我90多岁的母亲跟我一起生活,行动不便,急需一把专门护理老年人的椅子。这种东西怎么找?过去要去医院打听,还要托人打听,现在我去网上找。根据我的要求,就在网上搜,很快就找到了,而且非常多,然后我就研究它的重量、高度、刹车力度。经过研究,我很快找到一个靠谱的,马上下单,很快就被送到家,而且如果有问题还能售后返回。所以,这次购物的重点不是便宜,而是省心,网上销售给我提供了价值,精准满足了我的需要,即便贵一点,消费者也愿意。

因此,新的零售革命并不完全是降低成本。无人商店一定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比有人商店更好的福利和帮助,比如真正做到24小时不停业,而且事先查找某个网店有没有货,省得白跑,从而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满足感。

二是有人认为新零售革命和传统零售是替代、竞争的关系,我不这样认为。假如无人商店能给我更多体验,我相信无人商店和有人商店可以并存。有人商店里可以问个路,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跟他去聊聊天;无人商店可以让我精准知道有没有货。所以,新的零售和传统零售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长时间内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形态并存。

我坚信,未来20年消费出现新趋势,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与科技革命结合在一块,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我们拿得出手的、值得骄傲的新亮点。

(作者为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