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时学:中国在“金砖国家”中的作用

最近几十年,世界格局中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金砖国家”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显著上升。

应深入研究金砖国家如何合作的问题

“金砖国家”(BRICS)有两种含义:一是5个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二是由其组成的一个国际组织。在中国外交部网页的“国际和地区组织”栏目中,“金砖国家”赫然在目。时至今日,学术界应该深入研究金砖国家如何合作。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探讨金砖国家应该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在理论上,金砖国家的合作领域是无所不包的。但是,金砖国家必须奉行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原则。只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才能使合作事半功倍。

如果将金砖国家合作的领域分成两大类(即国际事务和国内事务),那么其合作重点应该是国际事务而非国内事务。鉴于全球问题层出不穷,且越来越严重,因此,直至可预见的将来,金砖国家应该将合作的重点置于全球治理。

应该注意到,在多哈回合谈判、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气候变化和国际规则的制定和修改等领域,金砖国家的立场并非完全一致。承认这一事实并非“唱衰”它的作用。如何在这些重大问题上求得一致,正是学术界应该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金砖国家已认识到扩大成员的必要性

除此以外,学术界还应该认真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不要实现金砖国家的机制化。根据其他国际组织的经验,适度的机制化有利于强化成员国的执行力,有利于避免空谈,有利于将其宗旨变成现实。金砖国家机制化的含义尚无定论。有人认为,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和其他重要会议每年都举行,新开发银行已开始运转,因此,金砖国家机制化业已形成。

二是要不要吸纳新成员。在国际上,判断一个国际组织的成败得失,通常以合法性的有无、效率的高低和功能的大小为标准。金砖国家的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金砖国家可以将其他新兴经济体拒之门外,自成一体。事实上,为了壮大自身力量,将不同地区的较为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吸纳进去是有必要的。反对金砖国家扩大成员的理由之一是:较少的成员有利于达成共识,较多的成员会增加博弈的成本,从而降低效率。但在现实中,这一简单化的推理未必正确。仅以成员多达20个的二十国集团(G20)为例,在推动全球化和强化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G20功不可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G20并未因成员多而无法达成共识。

金砖国家似乎已认识到扩大成员的必要性,至少已为进一步增强同其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联系而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例如,在果阿峰会期间,金砖国家领导人同“环孟加拉湾多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倡议”(BIMSTEC)成员国领导人举行了对话会。斯里兰卡、孟加拉、不丹、尼泊尔、缅甸和泰国的领导人或政府代表出席会议。这一对话为拓展金砖国家同BIMSTEC成员国的经贸关系提供了良机。

作为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国将于2017年9月在福建省厦门市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2017年元旦,习近平主席就中国正式接任金砖国家主席国致信介绍中方担任主席国期间推进金砖国家合作进程的设想。他希望厦门会晤重点在4个方面取得进展,其中之一就是推进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伙伴关系。

讨论金砖国家合作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

在讨论金砖国家合作时,难以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中国的作用。美国学者阿尼尔·西格德尔认为,“金砖机制在某种程度上日益依赖中国的行动”。巴西学者奥利弗·斯图恩克也指出,“虽然中国的实力强大,但它从不试图对金砖国家施加过度的影响力”。

但在国际上,并非所有分析人士都认可中国的作用。例如,美国学者莱斯利·阿米霍和辛西娅·罗伯茨认为,中国似乎正在通过金砖国家和其他论坛,构建一种合作的基础,并通过这一基础以一种非正式的方式施加其影响。这一观点具有显而易见的片面性。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当然也是金砖国家中最大的成员。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八次会晤(果阿峰会)上指出,“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把金砖国家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相信金砖国家合作会有力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中国学者有必要以有力的论据证明,中国在金砖国家内并不谋求“霸权”。

为了改善金砖国家研究的质量,我们还应该正确处理国别研究与综合研究的关系。不了解国情,当然无法对金砖国家合作提出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但是,过度拘泥于国别研究,可能会陷入“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困境,同样无法回答金砖国家如何合作这一重大问题。尤其在各种形式的讨论会上,与会者不必热衷于介绍金砖国家的国情,而是应该从金砖国家如何合作这一战略高度出发,为金砖国家的合作出谋划策。

可喜的是,四川外国语大学的国际问题专家们所编撰的《当前金砖国家研究的若干问题》,对金砖国家研究中的多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为推动我国的金砖国家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上海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