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社科名家(第一卷)》节选 刘纲纪:学术影响及学界评论

刘纲纪一向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美学的指导下整合中西美学。20世纪90年代后期,他更加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阐释和发展问题的研究。1998年,他任《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刊主编后,更直接领导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工作。已出版的十余辑年刊(约700万字)以其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最具学术前沿性的探索和阐释,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00年夏天,在他的直接领导下,中华美学学会、武汉大学美学研究所等几家单位在桂林联合主办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现状与未来”国际学术研讨会。他在大会上所作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与阐释的三种基本形态》引起了与会中外专家的高度关注。他认为,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研究与阐释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他在简要阐明苏联马克思主义美学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之后,着重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地位和未来发展作了深入论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在新世纪要有三个方面的新的突破,即:一是“要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做实事求是的、深入的解读,消除长期存在的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误解和曲解”,狠下苦功夫认真做好实践论美学的哲学基础的清理和建设工作;二是要继续努力更具体、更细致、更深入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马”美学“展开充分的、实质性的对话和讨论”,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把“自己的研究提到当代的高度和做出理论的创新”;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要“找到自已的中心话题。这个中心话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刘纲纪认为,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他相信“我们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出发来研究美学问题,完全能够走出一条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不同的新道路,并且可以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同中国古代悠久而光辉的美学传统联结起来,摆脱西方自古希腊以来的美学传统的限制,作出新的贡献”。这篇文章很快在《文艺研究》上发表,《新华文摘》等重要报刊也很快予以全文转载,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2年,摄于书房

刘纲纪五十余年艰苦卓绝的哲学美学探索所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学界的广泛赞誉,并为他贏得了世界声誉。美国著名华人学者傅伟勋教授早在1986年就在台湾《文星》杂志上发表了长文,高度评价由刘纲纪执笔撰写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认为该书是“中国美学的开山之作”。尔后两年,傅教授又先后两次访问武汉大学哲学系,与刘纲纪会见交谈,两人结下了甚深的友谊。他在一些文章中谈到刘纲纪给他的印象时说,刘教授“为人短小精悍,说理亦极精锐。”又说:“刘纲纪是今日大陆美学界的佼佼者”,“具有哲学家的风骨,且为人诚挚可亲,在今日大陆实不多见”,“治学之勤,功力之深,令人叹赏。”德国著名汉学家Karl-HeinzPohl(卜松山)教授则将刘纲纪视作“中国美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之一。而Pohl先生所说的另一位学者就是刘纲纪的北大同学和合作者李泽厚。作为同学和长期的合作者,李泽厚这位当今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学者,对刘纲纪有着比一般人更深的认识。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泽厚就公开说:“我觉得他(指刘纲纪)的水平很高,思想深刻。在目前的中国美学界,无论从美学理论上还是从对美学史的了解和掌握上,他都是数一数二的,……他一直埋头工作,不计名利,对科学有献身精神。”直到2002年,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一书中仍坚持这一看法,说:“做美学研究的当代我们这辈人中,我认为刘纲纪是最不错的。”虽然“他最近还很厉害地批判我。但他有哲学深度”。这无疑代表了国内外学界对刘纲纪的基本看法。

刘纲纪的著作在海内外产生了持续广泛的影响力,其《中国美学史》是美学界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仅台湾就有四个版本。其第一卷已由韩国学者权德周译为韩文出版。日本福冈大学甲斐胜二等学者也译了全书的序论部分,刊登在该校的学刊上。1999年,刘纲纪应德国特里尔大学校长哈斯勒教授的邀请,以客座教授的身份到该校讲学。他的6万余字的《德国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演讲稿在特里尔大学以德文出版。就在这次德国之行中,他还应海德堡大学东亚美术史系主任雷德候教授的邀请,到该校讲学。海德堡大学是始建于1368年的德国最古老的大学。1816-1818年黑格尔就在此任教,他的杰作《美学》就是在海德堡大学任教时期开讲,后来由他的学生根据听课笔记整理出版的。在与海德堡大学隔河的对岸山上有一条环山的路,由于包括黒格尔、伽达默尔在内的杰出学者都曾在这条路上散过步,因此取名为“哲学路”。这是全世界的哲学家、美学家都神往的一条路。能够踏上这条与世界一流的杰出学者留下的脚印相吻合的路,这是每一个思想者所梦寐以求的。刘纲纪就踏上了这条“哲学路”。这是一个象征。象征着他以自己的杰出成就走进了具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的行列。

 1999年,在深圳与美国俄亥俄大学 G·布洛克教授合影

从1956年到2012年,刘纲纪从北大毕业后到武汉大学工作,至今已整整56个春秋。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全部的才华都奉献给了武汉大学的学子们,他为武汉大学美学学科的创建、发展,并使该学科一直处于国内学术的最前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2年,也是刘纲纪的八十华诞。为此,武汉大学、中华美学学会举办“中国当代美学的回顾与展望曁刘纲纪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300余人欢聚一堂,庆祝刘纲纪先生八十华诞,回顾刘纲纪先生一生的学术成就,展望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前景。北京大学阎国忠教授认为刘纲纪先生的实践本体论实际上回应了李泽厚的人类学本体论或主体性实践美学,这才是刘纲纪先生所面对的问题的重心。他还认为刘纲纪先生肯定并坚持了实践本体论,为重建马克思主义美学奠定了坚固的基石。这是对刘纲纪先生实践本体论的充分肯定。复旦大学朱立元教授强调实践、自由、美的感性形式三方面的统一也构成了刘纲纪先生的实践本体论区别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和其他各种实践美学学派观点的核心内涵。特别是,实践本体论美学将实践从认识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突破了旧唯物主义生糙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华中师范大学张玉能教授认为刘纲纪先生的美学体系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实践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的自由为核心,以全面能动的反映论为主体性论纲,结合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实践的体验的实践美学体系。他在中国当代美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承前启后,坚持实践观点,借鉴西方,打通中西马,推进了中国当代美学的跨越式发展。《文艺研究》杂志社社长、主编方宁高度评价了刘纲纪先生在中国哲学、中国美学、中国艺术理论领域的贡献,并高度赞扬了刘纲纪先生的学术品格,结合《文艺研究》杂志和王朝闻的事例表达了他对刘纲纪先生这样一位老一代学者的真挚敬意。山东大学曾繁仁教授认为刘纲纪准确地以《周易》为中国古代美学研究的切人点,挖掘其生命论美学的内涵,为中国古代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找到了好的途径;在中西比较视野中深人阐发了中国古代《周易》中的生命论美学特有的内涵与价值意义;生命论美学的研究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美学走向现代、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清华大学陈池瑜教授深入讨论了刘纲纪先生的书法美学思想、绘画美学思想及他对一般美术理论、美术史的研究,他认为刘纲纪先生的艺术研究显示了专业美术史家的水准,具有深刻的现实作用和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刘纲纪先生是作为一位哲学家和美学家而闻名于世的。

 1994年, 在德国与特里尔大学汉学系主任卜松山教授合影

 1994年,在特里尔大学H. P.阿尔特豪斯教授家中做客

探赜索隐,钧沉致远,风雨八十载。刘纲纪在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的人生道路上,披荆斩棘,最终成为一代学术大家。从他的书画作品和学术著作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有哲人风骨的思想者,也看到了一位有着五彩灵晕的书画家。而正是他身上的哲学风骨和艺术家的灵晕,汇聚成一股刚健、清新的人格力量,指引着我等后辈在剧烈变革和喧嚣的大时代中,努力去保有一颗求真、向善、致美的心,并投身于最为广阔的社会实践中,丰富自身,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生命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