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社科名家(第一卷)》节选 彭斐章:文华求学

1951年8月30日, «长江日报»上刊载了«中南区高等学校1951年度统一招生委员会录取名単», “彭斐章”名列“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武昌)图书馆学科”之中。这是全国第一次高考,以大行政区范围统一招生。这次高考成为了许多人一生的转折点, 也使来自湖南的彭斐章与武汉结缘, 步入图书馆学领域, 为之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斗与奉献。

人杰地灵,惟楚有才。1930年9月30日,彭斐章出生于湖南省汨罗市弼时镇上游村樟树桥的一户书香门第 。 伯祖父彭伯樵是一位饱读诗书的秀才, 擅长书法。 父亲彭育奇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得到乡亲邻里的尊敬,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虽然他学历不高,但非常勤奋好学,跟随伯祖父自学,练就一手好字。他严厉督促幼小的儿子练习书法,因为“字是门面”。母亲任叔身勤劳善良,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叔父彭俊明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长期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严父慈母知书达理, 家中充满了文化氛围, 使彭美章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他从小深得伯祖父钟爱,连名字都是由老先生亲自所取“斐然成章,人圣之门”之意,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彭斐章五岁半就被送进幼稚园读识字班,随后进入彭氏好古小学,接受新式教育。 由于望麓乡一带是彭姓聚居之地, 因此从幼稚园到中学各级学校, 皆有彭氏家族支持,以供族内子弟教育。小学毕业后,他到长沙东乡去念高仓中学(后改名长沙县第二中学) 。叔父彭俊明是他的数学老师, 族叔彭卣簧国学造诣较深, 擅长诗词楹联,喜好书法,是他的语文老师。除了正常的功课之外,彭卣簧还利用课余时间给他开小灶,教他«左传»«四书»之类的古书。这位叔父后来担任了湖南省政协委员。1983年彭斐章返乡时与老先生聊起这段往事。彭卣簧问道:“当时新学流行,大家都崇拜'德先生'和'赛先生',谁都不希罕这些'之乎也者'的国粹。 你当时对这额外的功课反感么?”彭斐章回答:“当时我也很不理解,认为学这些纯属徒劳。 可后来才明白, 那时的苦功并没白用, 读古典目录学著作全赖当时打下的古文功底。”

高中毕业后,彭斐章年龄还不满18岁便走上了讲台,到一所小学任教。不久他便因工作优秀而被推举为湘阳县(现汨罗县)第十完全小学的校长。该小学是公立中心小学,需要承担玉池地区高明乡范围内70多所小学的辅导工作。 同年他又参加县中、小学教师联合会,担任学习部长职务。然而,在工作的同时,对知识的渴求与日俱增, 继续求学的想法一直素绕在他的心头。 当得到高考开考的消息, 便积极与领导和同事们沟通, 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后, 辞去了校长职务, 转而到第十四完全小学任教, 以便腾出更多时间来复习备考。

1951年«长江日报»放榜后,彭斐章虽榜上有名,但因报考工程类学校扎堆而被调剂到文华图专, 自已对图书馆学一无所知 。 对于当时的民众而言, 虽然图书馆并不陌生, 但图书馆学仍然是一个太不常见的学科。 于是他找到了自己的叔父彭俊明请教。叔父说起金陵大学图书馆很大,藏书非常多,看书的人也很多,听说马克思、列宁他们都在图书馆里作研究的。他也没有说出什么是图书馆学,而彭斐章已拿定了主意。他当时有两点考虑:第一,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知识分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能够自觉地服从组织分配, 不讨价还价, 容易把祖国和人民的需要与自己的兴趣和选择结合起来。同时,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其次,高中毕业后, 担任过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工作经历, 让他对于 “书到用时方恨少” 的体会比较深刻, 追切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高考录取后, 他感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提高机会, 应当珍惜 。

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 简称文华图专, 是我国第一所图书馆学专门教育机构。 它的历史可以回溯到1920年, 来自美国的韦棣华女士和其学生沈祖荣、 胡庆生先生在武昌昙华林的文华大学创建了文华图书科, 校址设在韦棣华女士创办和管理的文华公书林中。虽然创办于1910年的文华公书林馆址在文华大学校园内,但它不仅为文华大学师生服务, 也对全武汉三镇的民众实行开架借阅, 甚至借助巡回文库等方式将其影响力辐射到周边省份。文华图专也传承了文华公书林“公开”和“平等”的理念,以“智慧与服务”为校训,为我国图书馆学界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图书馆管理人才。裘开明、桂质柏、严文郁、毛坤、皮高品、钱亚新、吕绍虞等图书馆学界名人皆出自于文华图专。1938年文华图专在抗战中西迁重庆后,在开设的档案学课程基础上设立了档案管理科,开创了我国档案学教育的先河。抗战胜利后,文华图专1947年迁返武昌,以崇福山街2号为校址办学。学校长期由沈祖荣担任校长, 苦心经管,在图书馆学界与业界享誉海内外。1951年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由王自申担任校长。 这所学校虽规模不大, 但英才辈出, 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拥有强大的精神力量, 传承者自强不息团结奋斗、兼容并蓄开拓创新和爱岗敬业服务社会的文华精神 。 这里便是彭斐章手持高考录取通知书所走进的与众不同的高等学府。 他很快地融入到学习之中, 通过学习不断加深了对图书馆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的理解, 也加深了对图书馆学的热爱 。

文华图专的校训“智慧与服务”,让彭斐章记忆深刻,他将校训这样解读:“智慧”和“服务”两者各有侧重也密不可分的。“智慧”强调着图书馆所收藏的图书, 这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我们要掌握求知的门径, 用更好的方法去求取知识。 “智慧”既是我们要开采的宝藏又是我们劳动的工具。运用这“智慧”求得了“智慧”是为着什么目的呢?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用这种服务去富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入学后不久,“土改”开始,组织安排彭斐章到湖北省新洲县下乡去参加土改工作。 为了对人口和土地情况考察摸底, 他走进农舍与田间仔细了解, 记在心中。 最初乡亲们看到是一位年轻读书人, 不免心存疑虑。 一天以后, 他向做农活的老乡打招呼时问候到他们家每一位成员, 向在旁的村干部把田地大小、 位置和优劣说得头头是道, 顿时让人刮目相看, 于是工作也开展得十分顺利。

返校后, 彭斐章投入到专业知识的学习中, 努力钻研, 動奋好学, 有着力争上游的干劲。同时他并非只顾理首书本,也热爱体育运动,是足球、排球、乒乓球和游泳等项目的好手。

由于品学兼优, 彭斐章被选为文华图专学生会主席, 在学习和课余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 。 当时武汉市学联举办校际运动会, 他和少数队友与武汉大学等大校同台竞技。运动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直至年过七句,还常有女弟子与之同行时赶不上他的脚步。

在文华图专的学习,不仅引领彭斐章步入图书馆学知识的殿堂,也与班上同学结下深厚的友谊。与他同一个学习小组,学号相邻的邓铭康女士聪慧率直,两人的友谊开出了爱情之花, 毕业后成就姻缘, 五十多个春夏秋冬, 牵手共同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