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社科名家(第一卷)》节选 章开沅:“铺路石”和“老校长”

作为学者,章开沅在众多研究领域都有开创性成果,为海内外所公认。而作为教育家,他引领和培养了一大批学界英才,不少当年的青年学生现在已经是学界中坚。在近代史学界,一直也有章门学派的说法。章开沅先生本身并不赞同这样概括,他更自豪的是作为人才培养的“铺路石”。

在70年代末,章开沅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又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他的精力也开始转移到高素质高水平的研究生培养上。他重视学生“通识”型知识的学习,他认为学习要始终注意历史学科内部之中外古今的相通,要注意与历史学科同其他相关学科的相通。同时,他也特别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他一直坚信教师的劳动产品是人而不是物,因此他们的任务不仅是传播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塑造灵魂。章开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品格的培养,提倡在学术上要有取于求真、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常对学生讲,“科学无禁区,如果你选的课题有争议,但又确实有价值,政治责任由我承担,学术水平归你负责”,鼓励学生创新。章开沅不仅交给学生治学的方法,磨砺学生治学的品性,更是通过自己敏锐的学术眼光,开辟了一个又一个的学术领域,引导青年学者走上学术前沿。

章开沅自已说过,他个人的志愿,无非是做铺路石子,让青年学者成长的道路稍为平坦一点。有一天深夜他突发奇想,觉得自己的一生好像一只忙忙碌碌的老鸡,成天到处啄啄扒扒,如发现什么谷粒、昆虫之类,便招呼小鸡前来“会餐”。从辛亥革命史研究、资产阶级研究到早起现代化研究、商会史研究,再到教会大学史研究、南京大屠杀研究,从国内的档案发掘到海外的资料收集,从研究方法的反思到研究视野的拓展,他从不满足于自己个人的研究成就,乐于领导中青年学者去开拓进取,去推陈出新。他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去帮助他们,尊重学生个人的人生价值追求与个人职业选择,也不是要求每个人毕业后都从事历史研究。

五十多个春秋,五十多年奉献,曾经呕心沥血,精心培育的“小苗”现都已成“参天大树”。如今,章门子弟在各个战线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华中师大现任校党委书记马敏、华中师大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朱英、中山大学教授桑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虞和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近代史学界,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章门学派。然而,在如此付出和收获之后,章开沅从不轻言自己为“人师”,只谓自己是一块铺路的石子。

当然,章开沅对于教书育人还有着更深、更开阔的思考。1984年春,正处教学和科研蒸蒸日上的章开沅,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当选为华中师院院长。“海选”的结果让章开沅自已很奇怪,他回忆道,他当校长是历史的误会。在此之前,他没有当过副校长,连系主任都没有做过,最大的“官”是教研室主任。他从来不想当校长,连系主任都不想当。但是正是这位海选出来的校长,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推动华中师范大学向国际化的道路迈进。他主张“在开放中求改革,在竞争中求发展”,与全校师生员工同心协力,使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教育出人才,科研出成果,“服务”社会发展创效益,“交流”世界文明作贡献,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莫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华师校长任内热情接待来访者

校长经历,也让他对大学有了更深的思考。在六年的时间里,他不曾参加过一次教育部的校长会议,却一样能干下去,而如今教育系统无以复加的官僚化让他感到痛心。他不止一次表示大学校长更应该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而不是只对上负责。上面让他干什么,他觉得可以就做,觉得不可以就让底下的人去应付。他认为大学教育的着眼点在于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在强调培养比较广博基础与通识性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章开沅认为大学不仅要对社会开放,更需要对世界开放,一是需要广泛引进国外最新信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科研成果,引进水平较高的外籍专家和教师,同时要努力接受外国留学生,二是要勇于推动学校走向世界,有步骤地引导重点学科投入世界范围的交流与竟争,增加派出留学生与访问学者的人数,增加与外国大学或科研机构的合作,做到广收并蓄,择善而从。

对高校扩张太快及办学的质量问题,他也有长期关注。他认为校长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来领导学校,从而难以形成真正堪称校训的一以贯之的校风。教育部门没有给大学足够的空间,对学校和教师过度量化的考评方式,使教师疲于奔命于申请课题和完成学术论文的数量,扭曲了科研的内涵。不少学校重物不重人,没有把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放在首位。章开沅认为大学改革,校园建设是应该的,但是追求真理、培养人才是大学的首要职责,大学建设不能本末倒置。面对如此困境,章开沅认为要重新寻找大学精神。他认为大学之光在于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承、学脉的延续。教育在任何时代都不能忽略前后传承与相对的稳定,因为教育本身具有人所共知的长期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迁,但是教育的发展又具有自己相对的独立性,有其绵延千年、衔接古今的内在规律。教育的个性在更多时间内表现为渐进式的积累以及作为其结果的水到渠成。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立的大学精神,源远流长的学脉正是其闪烁的大学之光,照亮民族,照亮人类。

2003年10月,在华师百年校庆上振臂高呼“华师万岁!” 

经过岁月的沉淀,章开沅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完整的教育思想。从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育内容到学校管理,从教师职业、教师标准、大学属性到教育事业,章开沅都有自己深刻的见解和独到的观点。他教育思想的一大特点是其对职业的博大热爱和对学生的真挚关怀。他认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定好自己的位置,教师所起的作用应该是承上启下,是一个桥梁,是传授文化的一类人。他的幸福感不在于占有多少,不能只靠利益驱动,教师不仅是个教书匠,还要跟学生有默契,有交流,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做老师的乐趣是学生给的。为此,章开沅认为从事教育工作,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要认为存在即是合理,人不能只是顺应社会,还要改造社会。其次要明辨是非,反对错误的,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体现道德规范。要以正确的與论影响社会,教师不是孤立的人,他影响的是一批人,应自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学会享受教育带给人的美好生活,学会享受生活的人才更有意义,而不是认为干教育工作是苦行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