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讲坛傅才武畅谈文化软实力

6月20日下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荆楚讲坛”在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举行。特邀了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教授为在座的近300名干部学员,以“文化软实力建设与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为主题作了专题报告。本次活动由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校长邹德文主持。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作为综合国力的一大组成部分,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事关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今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明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关键时期。

傅才武结合其自身对纲要的理解,从多层面、多角度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问题作了精辟阐述,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何谓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于1990年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他把文化看做是“软实力”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和政治、军事相提并论,对国家的政策和发展起巨大作用的因素,体现了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的特殊地位。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傅才武引用其导师——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冯天瑜的观点阐述道:“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数千年国家形态和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国度,激活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软实力的源泉,所谓‘旧邦新命’,弥久而常青,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坚韧有效。”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世界各国掀起了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的热潮,我国文化软实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不断提升和增强,对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

尽管相对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一步呈现出繁荣发展的生动景象。傅才武认为具体表现在四大方面,即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的潜力凸显;文化民生持续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加强;文化贸易水平提升,文化产品服务国际竞争增强;文化开放水平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其中,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新亮点”,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且正以良好的发展趋势不断将优秀的文化产品出口国际市场。“2017年3月,由文化部主导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成为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也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与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组织搭建了高层交流平台,中国文化中心总数达27个,有500多所孔子学院和千余个孔子课堂遍布135个国家。”傅才武如数家珍般举例介绍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和遗传基因,正日益崛起,迸发出堪比物质和资本的强大力量,让经济发展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品格。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战略

世界大国既是经济政治大国,也必然是文化强国。“十三五”时期,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落实到国家治理层面,就体现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立足当前我国文化发展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指明了下一阶段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和行动策略。

傅才武进一步对《纲要》进行解读,他表示,“十三五”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建构,既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也取决于当代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能力。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抓住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轮”驱动。“公民之气质,文以化育之;国家之精神,文以铸造之。”傅才武激动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有信心和能力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