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学科分布--武汉大学--图书馆学

武汉大学图书馆学学科建立于1920年。前身是由美国学者韦棣华女士创办的文华图书科(Bonne Library School),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图书馆学科。该学科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建立博士点,2000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9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其综合实力位居国内该领域前列。

在长期的学科建设实践中,该学科已凝炼出5个重要的教学与科学研究方向:图书馆学目录学基本理论、信息组织与检索、古籍版本与文献学、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信息资源知识产权等。这些方向体现出图书馆学科以信息资源采集、组织、检索、开发与利用为核心的教学与研究特色。

该学科点有一支优秀的学科建设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学术梯队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 %。主要学科带头人有彭斐章教授、曹之教授、陈传夫教授、肖希明教授、黄如花教授等。彭斐章教授曾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第四、五届评议组成员和召集人,在图书馆学、目录学领域享有崇高学术声誉。曹之教授在古籍版本学、文献编纂与出版等领域著述精深,受到韩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学者的密切关注。以陈传夫、肖希明教授、黄如花教授、马朝军副教授等为代表的中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新一代学术骨干。博士研究生导师陈传夫教授多次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先后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其成果在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等重要工程中得到应用,现兼任教育部图书馆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并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已成长为新一代学术带头人。博士后出站引进的马朝军副教授在古文献学和四库学研究领域成就卓著,已出版《<四库全书总目>编纂考》等专著4部,150余万字, 受到学术界广泛好评。同行专家认为这些著作是“扎实厚重、突破创新的四库学前沿之作”。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副所长、留英博士刘萍副教授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篇,在数字图书馆与知识管理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近3年来,学科点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欧盟-中国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中国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20多项。在《中国图书馆学报》、《中国软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教材一等奖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23项。其中一项研究成果《我国网上信息资源知识产权问题的现状与对策》被中宣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选编入《成果要报》,报党和国家领导人参阅。2004年,由彭斐章、陈传夫教授主讲的《目录学概论》入选教育部评选的国家精品课程,成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类课程中唯一入选的国家级精品课程。

该学科点与国内外学术界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的20多个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2000年11月与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成功举办了“中美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与情报学教育国际研讨会”,2003-2005年举办面向中国中西部的“中美图书馆员高级研讨班”。2005年组织召开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论坛,起草的《中国大学图书馆馆长宣言》在图书馆界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