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为桂子先导题字并寄语:“希望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因为他们才是下一个一百年的历史创造者!”

3月14日上午10点多,在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一号楼,桂子先导微信公众号的编辑桂子君与中国青年报社湖北站站长雷宇一起采访了91岁的老校长章开沅先生。

采访结束后,章老欣然为《中国青年报》“我的中学时代”专栏题词“珍惜中学时代,不要虚度时光”。桂子君也请章老为“桂子先导”题个字,章老答应了说回家用宣纸和毛笔写。

3月15日上午11点一刻,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刘莉老师说,章老已把字写好。果然,91岁的章老用宣纸和毛笔工工整整写了“桂子先导”四个字。

收到章老的题字后,桂子君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于是又给章老发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同时请他再为桂子先导写个简短的寄语。因为桂子先导开通半个月来受到网友粉丝的高度关注与好评,章老知道后感到很欣慰。

3月16日上午9点,章老发来邮件,是写给桂子先导的寄语,如下:

开局很好,令人欣慰。今后希望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因为他们才是下一个一百年的历史创造者!闻鸡起舞,是为新春寄语。

好人章开沅   丁酉年于桂子山  年方九一

不到一个小时,章老又打来电话,说那个寄语太简单了,因为他在电脑上打字慢,就写了那样几句话。但他感觉不妥,又在纸上写了寄语送给桂子先导的粉丝们。章老的认真感动了桂子君,这种极端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年轻人好好学习。章老的寄语全文如下:

新春寄语:“闻鸡起舞”

《桂子先导》颇受各界关注,深感欣慰。今后希望能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何事最令老头乐,喜听雏凤吐清音。我虽曾自喻为领着一群小鸡到处啄爬觅食的老鸡,但更期盼年轻人能够成为与暴风雨相搏击的矫健海燕。青年不能仅限于偎在火炉边听老爷爷讲故事的温驯子弟,应该努力成为引领潮流的强者。因为你们才是未来百年的真正历史创造者,理应拥有勇立潮头的胆识与明辨是非的智慧。试看历史上众多有所作为者,哪个不是在青年时代就立大志干大事,乃至成为时代先锋。

清人词云:“闻鸡起舞心还壮,造时势,先鞭不让。”现值鸡年新春,祝愿众多小桂子们关心国家大事,胸怀天下风云,在改革伟业的关键之年尽情换发青春光辉,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释放正能量,引领新潮流!

老桂子 章开沅

丁酉新春年方九一

之所以请章老为“桂子先导”题字并写寄语,是因为这四个字来源于他的文章和演讲。“桂子”顾名思义,“桂子山之子”的简称。“桂子山之子”则是章老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时的贺词,全文如下:

同学们,大家好!热烈欢迎大家回家!

昨天我们刚为祖国庆祝了生日,今天又为我们校庆110周年共聚一堂。作为一个华师的老人,我感到特别高兴。屈指算来,我为华师服务已经60多年。但是,我从来都不敢接受这么一个称呼,就是桂子山的主人。

为什么呢?因为从人生苦短来讲,我们不管年老年轻都是桂子山匆匆来去的过客。而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讲,人应当对自然有相当的敬畏,切不可对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当作可有可无的东西。

我总觉得最好还是叫做桂子山之子,我们都是桂子山之子。连总书记都说自己是黄河之子,我们凭什么要当桂子山的主人呢?我们都是在桂子山的沐浴下茁壮成长,我们应该常怀感恩之心。

同时,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讲,桂子山正是由于有华师人的存在,所以才人杰地灵,更加秀美更具神韵,可以说是华师人的人生起跑线。桂子山也是每一个起帆远航的华师人的永恒的精神港湾。

我还是一句老话,犹忆昙华美,不了桂子情。 让我们永葆赤子之心,常怀感恩之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华师争光添彩。祖国万岁,华师永存!

而在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110周年校庆校友论坛上,章老再次提到“桂子山之子”,他说:

现在有一种说法,新同学来了之后呢就是“欢迎桂子山的新主人”,我总觉得听了不是个滋味。因为我有一种不好的联想,我是经过文革的,文革的时候师生关系颠倒了。文革时候工农兵上大学、管大学、改大学,那时我们就是被改的对象。以前的工农兵学员都已经毕业了、成了人才了。但是现在又来了一批新主人,我就觉得有点不愉快。

另外我也替桂子山不愉快,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怎么可以用主人的态度来对待自然呢?人应该对自然有相当的敬畏,我们吃的穿的用的住的玩的都来自自然。连习近平总书记最近说了一句,他说“我是黄土地之子”,我们凭什么说我们是桂子山的主人呢?

我们大家如果说是主人,我们都是主人,但是对自然,不要用这个,应该谦卑一点。我们现在很多自然问题、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冲突,很多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对自然太不尊重了,所以就遭受到自然的报复。

因此,桂子先导中的“桂子”二字取自章老的“桂子山之子”。桂子先导中的“先导”二字同样来自章老的发言文章。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举办的“近代史书评的现状与期望座谈会”上,章老作了发言,后整理成文章先在《光明日报》刊发,后在1999年第1期《近代史研究》转载。摘录如下:

学风应成为世风的先导

——致曾业英同志

章开沅(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曾业英同志:

贵刊举行“近代史书评的现状与期望座谈会”,意义极为重大。因为当前学风问题之严重,已为许多学术界有识之士所共同认知,前一段关于学术规范的讨论,集中反映了这一共识。现在进一步讨论书评问题,必将有助于纠正当前学风的缺失。

1990年以后,我在美国研究与教书三年多,然后在日本和港台地区或研究、或讲学,前后已逾四年。回国以后,深感在学风与书评两方面,我们与海外均有差距。主要的问题是抄袭、拼凑的现象日趋严重,忽视学术规范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一般书评都拉不开情面(包括我自己在内),肯定优点多而批评缺少少,甚至流于相互吹捧,近于低劣广告。学风是世风的反映,学风又应成为世风的先导。

学风随世风堕落,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不嫌夸大的话,那就是哀莫大于心死。

幸好还有这么多有识之士(包括报刊)不仅坐而言,而且起而行,真有几分挽狂澜于既倒的悲壮。对此我十分支持,深愿能追随众贤之后,讲一些应该讲的话,做一些应该做的事情。我觉得,史德与世道人心密切关联,史学工作者不能只批评别的行业的流弊,而忽视自己的职业道德。

我国学术批评之所以落到现在这种地步,以前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干扰太多,一说批评便想到批判,特别想到政治后果,批评者与被批评者都难以用平常心来对待这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市场经济发展以后,学术又受到商业大潮的影响,假冒伪劣现象在学术界日趋泛滥。再加上职称评定政策措施的错误导向,遂使许多年轻学者追求发表论文数量,而忽视保持严谨学风。一般人并非看不到这些问题,但是由于害怕断了别人的财路与晋升之路,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不愿(或不敢)多事。

确实需要有影响的刊物与学者挺身而出,把个别呼声融合成为黄钟大吕,把个人行为化为集体行动,这样于学风,于世道人心都会有莫大的好处。

由于回国不久,每天忙于处理积压事务,很难坐下来好好想想,写点正式意见。只能先表个态,以示支持壮举,以后再写点相关文章。

会议成功

章开沅

10月15日

这是章老首次提出“学风是世风的先导”的观点,也是全国首个倡导“学风引导社会世风”的学者。10年之后的2009年,章老应邀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作学术报告,再次强调“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学风应该引导社会世风”。其主要观点摘录如下:

章开沅说,学术造假愈演愈烈,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高校学术造假之风是世风浮躁的反映和污染的结果。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学风应该引导社会世风,而不是受其影响和污染。但现实是,大学学风已经被严重污染。大学校园不再是一片净土了,坚守学术道德的学者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学风不好,大家都知道造假,可是很少有人站出来批判。这样做,就等于助长了歪风邪气。有良知的学者应该站出来,与这种不良的学风作斗争。

章开沅指出,学术造假与学术道德的丧失、学术规范的缺失、量化的职称评审制度和学术评价标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很多高校规定,教师评职称要发多少篇论文,并且多少篇是核心期刊论文,要出多少专著,主持多少课题,等等。总之,一切以数量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才的质量高低。这种量化的评审制度和评价标准是导致学术造假的根源之一。有关部门要改变这种刚性的学术评价体系,这是当务之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桂子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