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振坤:发展经济学需多方位扩展

“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首届湖北省荆楚名家、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夏振坤。(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梁斌 摄)

新浪财经讯 “纪念张培刚先生百年诞辰暨第七届中华发展经济学年会”于2013年11月22日-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上图为首届湖北省荆楚名家、湖北省社科院原院长、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原院长夏振坤。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夏振坤:今天我不想讲套话了,开门见山想借此机会讲三点想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一个想法就是,我们纪念张老一百周年最重要的就是要弘扬他高尚的精神。前面几位领导和专家都讲了,我就想概括为三个精神:

第一个精神就是科学创新的精神。在四十多年前,张老就提出农业和工业化结合卓越的学术讲解,开创了发展经济学的先河,这是不容易的。我体会张老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在于他对人类进步高度的责任心和他的科学良心。没有这两点不可能有真正的创新。

第二个精神就是热爱祖国的精神。热爱祖国不是一般的概念,我认为在中国最热爱祖国的人是哪个群体呢,我认为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中国的文人是最爱国的,爱国就体现在无怨无悔、无私。不管你是进退,甚至生活过得清贫、贫困,仍然坚持热爱自己的祖国,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种可贵的精神在民族历史上比比皆是。这种爱国的精神在张老身上也充分体现出来,张老回国之后颠颠簸簸,这些大家都知道,但他依靠着自己的爱国之心仍然坚持着爱国,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不能在自己有利益的时候就爱国,利益受到损坏的时候就不爱国,难能可贵就体现在不在利益驱动之下,仍然坚持自己的爱国之心,这一点张老做得很好,值得我们学习,张老连牛都放过,不然怎么会产生“牛肚子”理论呢。这是第二个精神。

第三个精神就是与人为善的精神。孔夫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种仁爱之心使他培养了一大批在中国承前启后的著名的经济学家。

这三种精神归纳起来我认为就是中国文人的道统精神,中国民族能够几千年立于不败之地,与这是分不开的。道统在今天应该大声疾呼像张培刚先生学习,维护、强化和更新中国文人的道统精神,只有具有道统,才能在社会上起来真正的制衡作用。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其次,我认为学习张培刚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要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没有完全完成的或者说难以完成的事业,就是发展发展经济学,使发展经济学在中国大地上不仅能生根花芽,而且能够开放出绚丽的新花,这是张培刚先生终生的志愿。如何发展发展经济学,我提点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要从三个方面来发展发展经济学:

第一,就是在研究对象或者说研究视野上的扩展。我原来在中国人民大学做农业经济研究的,对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所以我也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我觉得这三十年来对于发展经济学我有一个看法,已有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就经济论发展,就农业国论发展,现在是不行的,过去的三十年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今后我认为是不行的。为什么?因为发展我始终认为是一个多位推动的过程,仅仅就经济论发展,在中国特别是走不通的。它的世界观与政治制度、与文化氛围相关,与社会背景都密不可分,内生问题如果不进行研究,仅仅是从经济理论研究如何发展那绝不是正确的理论。虽然我是后学,但对这个问题我有很重要的体会,必须要大大扩展自己的视野,发展经济学家必须要懂得一点哲学、懂得一点政治学、懂得一点社会学和文化学,如果不懂这一点,只是单纯懂经济学,特别是只懂新自由主义,那是不对的。将来我们发展经济学下面可以有很多分支,发展的哲学、发展的社会学、发展的政治学、发展史,这都是我们的领域。这是一方面。其次,现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经历着划时代变迁的过程。在西方讨论得很热烈,认为现在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认为整个社会前进已经开始从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变迁,我认为后工业社会从时间划分上好象没有错,是工业化以后的事情,但内涵上却很不协调。我大胆提出一个新的想法,原来我们要迁到彼岸的那个社会是个什么社会,我认为是个智能化的社会,由工业化国家向智能化国家跃迁,这难道不是发展问题吗?美国现在出现的种种问题,就是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因为个别的问题没有搞明确。这就是一个重大的发展问题,所以要使发展经济学永不凋谢,我们要为自己创造一个更宽泛的未来,要不然世界上所有农业国的工业化之后你就不完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视野必须进一步扩展,不仅要多位、多方面研究发展经济学,而且也要看到我们面临着一个由工业化国家转向智能化国家,这样一个结构性的、制度性的演变,这种演变也是一种发展的问题。至于对不对,我只是大胆提出来供参考。这是第一方面,就是我们的视野必须要扩展,否则我们发展经济学很可能要走向低谷。

第二,工具要增加,我们现有的工具是不够的,根据我个人不成熟的体会,发展经济学不仅要借助已有的渠道经济学,而且很重要的要与演化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结盟。我提出这样一个想法,是我认真读了洛斯的那本书所得到的体会。洛斯在他《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这本书里,就把这三个东西,发展、制度、演变捆在一起写了这本书,非常精辟,我推荐这本书,觉得很好,对中国也具有现实意义,他为我们做出了样本。也就是说工具方面我们要增加。

 第三,学风要革新。我可能是孤陋寡闻,包括我个人在内,发展经济学现有的成果中间,很多都是坐而论道,缺乏实际的、过硬的一手资料,当然这跟统计上不透明有关系,统计宏观上不透明,我们可不可以向微观过渡,像二三十年代、上个世纪那样,深入到一个县、一个镇、一个村,做样本研究,其实张老的成就与此也分不开,他做了多少这样的调查,这样才能了解中国的现实,所以说学风上应该也来一个革新。

  最后,我想用几分钟简单汇报一下我个人的情况,因为很多都是老朋友。我十年前退出江湖,什么答辩、评审、报告也没有了,也不讲课了,省委的书记会基本上不参加了,我是不是享清福呢,没有,这段时间我也没有闲着,这十年我摆脱了一切杂物,集中精力读书,这十年我认真地读了150本书,因为我觉得学术上的理论太薄了。所以我想利用这十年的时间,下决心、壮士解腕,十年读了150本书,受益匪浅,这是自由赐给我的幸福。读了150本书,写了40万字,我现在也能用电脑写作,不用纸笔了,《发展的多位视角》由华中科技大学给我出版,多年来一直困惑我是中国的现代化为什么这么艰难,如果你不搞清楚怎么能够有方案呢,我特别欣赏洛斯的概念—新制结构,这与中国的历史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对改革不能期望太高。

  祝大会成功!祝来宾们身体健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