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2014 年 1 月 20 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这里说的“最后一公里”,表述的是一段距离,反映的是一种隔阂,暴露的是一种感情。在惠民政策集结出台的新形势下,群众最痛恨的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实惠始终没有“落在身上”,就差“最后一公里”。因此,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实惠,就要切实解决好这“最后一公里”问题。

 

  • 链  接

解决好“最后一公里”问题

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借群众力量消除“最后一公里”。古语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意见作为消除“最后一公里”的最大动力,切实与广大群众保持“零距离”和“亲密接触”。心贴心地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站在一块田地里,脚踏实地征求群众意见、真心实意换位思考,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倾听群众的所恨所怨所言,最大限度把社会各界的意见收集起来,把群众的智慧、力量和干劲凝聚起来,不断缩短服务群众的距离,拓展服务群众的空间,才能收到服务群众的好效果。

切实纠正不正之风,理直气壮打通“最后一公里”。上级惠民政策再好、办法措施再完善,如果不落实到群众当中,一切都等于零。因此,要保证上通下达,从群众最关心的具体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突出地方改起,坚决纠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严厉整治脱离群众的现象、服务群众不到位的问题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努力打通制约服务群众的“肠梗阻”,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用制度笼子框住“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说,要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必须探索建立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和工作制度,把在实践中积累的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好经验和好办法形成可以长期坚持的好制度好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操作细则,把干部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断加大对干部行使权力的刚性约束,有效减少在联系和服务群众中的“不作为”和“乱作为”,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共产党员网,2014 年 3 月 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