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

2013 年 12 月 12 日至 13 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尽快把每个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留给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所谓乡愁,不仅是记忆中的山水和建筑,还包括割不断的血脉和乡情。乡村生活,并不一定是丰足舒适的,但弥漫着城里难觅的乡土情谊,让人久久难忘。但随着物欲和利益对乡村的侵蚀,淳朴的乡情也开始变淡、变味。很多走出农村的人发现,虽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但很多人已经找不到了记忆中的故乡。乡村正在消失,记忆失去凭据,让很多人怅然若失。这不仅是文人怀旧,还关系到文化的根脉。这意味着,在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不一定要处处向城市看齐,乡村要有乡村的样子。所谓的城乡一体化,需要提高农村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程度,但也要保留村庄原始风貌,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经历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历史的村庄。要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 链  接

“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才有生命力

未来城镇化首先应该是“人的城镇化”。就是要以“人”为中心,要让城镇成为有“人性”的城镇,文化传承在城镇化发展中一定不能缺位。城镇化一定要强调“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尽量让农村那些古树、庙宇、古典建筑等风貌存活下来,而不是沉淀为一种记忆。“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而不是大拆大建,让历史和文化湮没在城镇化狂飙猛进的烟尘中。让这些自然风貌与别致风景留在中国的版图上,我国的百姓生活才能更恬静,心灵才能找到安放的家园,城镇化才能真正有生命力。在这里,农民离土不离乡、就业不离家、进厂不进城,并且农民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可以享受与城镇居民同质的服务,实现就地市民化、就近城镇化,据调查这也是农民幸福感最强的一种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