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去一降一补”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简称。

在 2015 年 12 月 18 日至 21 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主要包括以下具体内容:

去产能,即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处置,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

去库存,即化解房地产库存。房地产库存商品和传统制造业商品的消化在时效性上有本质的差别,作为固定资产的房产资产供需平衡的实现更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在商品房供给环节要进一步控制房地产的投资、适当降低商品房价格,而在需求环节,推出包括户籍改革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增加新市民住房需求等政策。

去杠杆,即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防止地方政府破产、防止全面金融危机的产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这是新常态下供给侧金融改革的关键。

降成本,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宽松的货币政策下,资金大幅度流入金融市场,降低企业在物流、电力、财务等方面的负担,只有把企业成本降下来,使资金投入能得到最大化的应用,才能让资金进入到实业投资渠道。

补短板,即扩大有效供给。由于经济体制和其他领域改革的不同步,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短板也越来越多。如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事业、公共基础设施、住房、教育、医疗、环保等方面。越是与老百姓关系密切的领域,短板现象也越严重。

 

  • 链  接

杠  杆

杠杆一词,最早来自于古希腊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随着金融业的发展,杠杆成为了利用小股力量撬动大量资源的代名词,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和金融投资都意义非凡。杠杆率(总债务 /GDP)作为宏观经济领域的重要指标,一直以来都受到政策制定者的广泛关注。

对一国杠杆率的衡量一般可以按照家庭、非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和政府四个部门分别测算加总。从各国的发展经验看,杠杆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即适度的杠杆对经济有益,但如果杠杆率过高,债务增速过快,杠杆反而会拖累经济增长。

在微观领域,杠杆率一般是指权益资本与资产负债表中总资产的比率。杠杆率是一个衡量公司负债风险的指标,从侧面反映出公司的还款能力。杠杆率的倒数为杠杆倍数,一般来说,投行的杠杆倍数比较高,美林银行的杠杆倍数在 2007 年是 28 倍,摩根士丹利的杠杆倍数在 2007 年为 33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