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

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经历了经济危机、经济调整之后出现的一个过渡阶段的经济运行态势。

2013 年 12 月 10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首次提出“经济新常态”,要求注重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各类问题,既防范增长速度滑出底线,又理性对待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既强调改善民生工作,又实事求是调整一些过度承诺;既高度关注产能过剩、地方债务、房地产市场、影子银行、群体性事件等风险点,又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风险。

在 2014 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全面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三个特点、四个机遇和一个挑战。

三个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四个机遇:第一,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第三,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新常态下,中国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一个挑战:新常态也伴随着新问题、新矛盾,一些潜在风险渐渐浮出水面。

2016 年 1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指出,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谋划和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

 

  • 链  接

“新常态”(New Normal)一词开始于西方学者。最初,在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2009 年 5 月出版物中提出“新常态”一词之后,这一概念只在经济、市场和政治领域吸引了有限的支持。后来的五年,世界经济低迷,增长缓慢,失业率之高令人震惊,于是“新常态”概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其间,卡门?莱因哈德(Carmen Reinhard)、肯?罗格夫(Ken Rogoff)、萨默斯(Larry Summers)、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辜朝明(Richard Koo)、托马斯·弗里德曼(Tom Friedman)等人所做的细致分析工作也促进了“新常态”概念被广泛认可。

其基本含义是,一个经济体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过度经营、过度借债、随意冒险和信贷扩展之后,需要很多年才能完全恢复,经济活动将会持续处于缓慢萧条、失业率异常居高的状态,而不会很快弹回增长状态(“V”字形弹性恢复)——这种观点是最初的推理依据。紧接着,政策回应进一步造成发展滞后,总需求不足加剧了经济增长和就业的艰难程度,西方经济体很可能无法从此次经济危机重新回归从前的经济循环,也不能循着旧日辉煌轨迹,人们开始关注供应方面因素。

显然,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与西方学者和西方国家眼中的新常态存在很大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