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红利

2012 年 12 月,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他说,他不完全赞成“人口红利已经消失”的说法,同时承认劳动力成本会大大增加。“那我们还有什么红利可以利用呢?”他自问自答:“这就是改革,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李克强总理具体阐述了“改革红利”的几个观点,一是鼓励改革试点省市在法律框架内大胆、灵活地推进改革,先行先试,效果良好的话再入法巩固。如此渐进而坚实,可以避免大的波折。二是改革既要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意即要摸石头,要扫雷、排除荆棘。他认为中国近年来改革动力的失落,原因之一就是基层创新茫然、乏力。三是改革要打破固有利益格局,调整利益预期,为减轻改革阻力,要在利益增量上做文章,同时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等等。

从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改革能在以下两个方面带来巨大红利:一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使社会财富不断涌流出来。具体来说,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分税制改革等,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发挥,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经济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到现在保持了年均近 10% 的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研究表明,改革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改革加快了工业化进程,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工业,由于工业生产效率高于农业,因而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

 

  • 链  接

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共 2万多字,涉及 16 个方面,其中 15 个是改革领域,有 60 条,其中 55 条是重大改革任务,可见改革力度空前。由于全文共 60 条,因此,称之为“全面改革 6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