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振兰:“不可多得的将才”李成芳

1987年3月,开国上将李聚奎等联名发表纪念文章《忆李成芳同志》,饱含敬佩地写道:“在解放战争时期,李成芳的全部时间都是在指挥岗位上度过的,他转战南北,身经百战,成为我军不可多得的将才。”

李成芳能够成长为“我军不可多得的将才”,是由于他呼吸过土地革命的硝烟,经受过抗日战场的洗礼,亲历了解放战争的恶战! 

20岁出头就当上主力团政治委员

1914年4月,李成芳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麻城市)乘马岗李家河村一个中农家庭。同大别山区的农家子弟一样,他从小就饱受地主的压榨和欺凌,长年生活在官府压迫之下。1929年3月,他决心走上造反之路,遂投身红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当兵,在第九十一团团长王树声身边出生入死。这时,正值蒋桂战争爆发,当地驻军大部调走。抓住这一时机,红军果断分头出击。王树声指挥红九十一团直扑黄安北部,先下禹王城,再攻熊家畈,三克涂家湾,拔除了红色区域内的几个“钉子”,使附近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在拔“钉子”战斗中,李成芳每战披坚执锐,让王树声刮目相看。

1930年4月,红十一军第十一师改编为红一军第一师,徐向前担任第一师师长。6月中旬,在徐向前亲自指挥下,红一师利用夜色掩护,由礼山县(今大悟县)二郎店直扑杨家寨车站,全歼守敌两个连,缴枪百余支;11月上旬,红一师突袭麻城县谢店,先消灭夏斗寅部一个营,又乘敌不意不备,冒雪夜袭新洲县城,缴获大批军需物资。李成芳亲历了这两场战斗,既锻炼了吃苦耐劳品质,又对夜战歼敌深有体会,大大提高了军事素质。

1931年1月,红一军第一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师,李成芳又战斗在红四军第十师,担任第二十九团班长---兵头将尾。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李成芳仍战斗在红四军第十师,升任第二十九团排长。还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李成芳却经历了红四方面军从萌芽到成立的几乎全部历程。这一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的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无力打破国民党军”围剿”,被迫向西转战。红军撤出大别山区后,李成芳的父母遭国民党迫害致死,妹妹被迫外出讨饭3年。噩耗传来,李成芳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

1932年12月,部队转战四川、陕西一带,开始创建川陕苏区。在打破四川军阀三路、六路“围攻”中,李成芳冲锋在前,浴血杀敌,职务不断提升:1933年3月,升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三营八连指导员;1934年7月,升任红四军第十师第二十九团三营政治委员;1935年3月,升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第二七一团政治委员。

红二七一团,是红四方面军主力团,是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看重的团队,他曾经回忆说:“红四方面军在长期的战争实践和日常训练中,形成了一批具有优良素质和特长的主力师、团。有的长于进攻,有的长于坚守,有的长于夜摸夜袭。”“二七一团,善长夜摸、夜袭,神出鬼没,经常出敌不意,出奇制胜。”显然,能够担任这个团的政治委员,绝非等闲之辈。而且,政治委员既有最后决定权,又要懂得指挥作战。

李成芳也没有料到,自己能够担任红二七一团政治委员。这时,他才刚刚20岁出头!所以,老战友们都说:要问红军时期的李成芳咋样?他20岁出头就当上红二七一团政治委员,自然是成熟稳重、善打敢拼的同志,不然用人严苛的徐帅哪会用他! 

事实证明,李成芳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委员。当时,红二七一团一度仗没有打好,部队情绪不高,问题也较多。针对这种情况,他注意搞好政治教育,宣传表扬先进人物,及时批评错误思想,不断纠正不良倾向,积极开展扩红运动等。不久,这个团的工作有很大的起色,又接连打了几个好仗,部队的情绪高了,问题也少了。

1935年5月,李成芳踏上长征路。由于张国焘私欲膨涨,红四方面军三过草地,李成芳自然没有少吃苦。当时,他未必认识到张国焘“对抗中央”,但感觉这样折腾实在不妥。由于年轻气盛,他少不了私下嘀咕几句,很快传到了张国焘耳朵里。这年12月,他被美其名曰“进修”,送入红军大学学习,免去了团政治委员职务。1936年4月,李成芳“进修”结束,不但没有进步,反而退步为营职干部---方面军总指挥部通讯营政治委员。

1936年10月,李成芳结束长征岁月;一个月后,进入陕北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为挥戈抗日作准备。

创造“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

1937年11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李成芳来到晋东南沁县,协助中共山西党组织创建新军。一开始,他担任了山西沁县决死队军政干部学校学员队长兼游击教官。红军八路军从游击队发展而来,李成芳亲历过红军游击岁月,所以他讲起课来侃侃而谈,深受学员好评。

1938年2月,山西抗战形势日益恶化,日军已经占领黎城西北东阳关。这时,李成芳带领10多个红军干部,到山西决死一纵队第三总队工作,担任副总队长(总队长由阎锡山委派,没有号召力)。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尽快提高部队战斗力,他经常率领三总队,到敌人交通线附近进行军事活动。

1938年夏天,李成芳率领三总队二营长途奔袭太原近郊,消灭鸣李车站(距离太原不到20公里)守敌,参战官兵无一伤亡。

1938年冬天,李成芳指挥三总队一部参加辽县苏亭战斗。战斗中,他指挥所部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六八六团,成功伏击运动之敌,消灭日伪军百余名。

经过细致工作和实战锻炼,三总队战斗力有了很大的提高。1940年1月,以三总队为基础,成立决死一纵队第二十五团。这支部队,后来成为决死一纵队的主力部队之一。

1941年1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决定,由决死一纵队兼太岳军区,领导太岳地区敌后抗战。3月,李成芳担任决死一纵队(8月称决一旅)参谋长。这时,日军重心转向巩固占领地区,遂使整个华北敌后抗战进入艰苦岁月,太岳抗日根据地形势也日益严峻。

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李成芳一方面做好决死一纵队(决一旅)的智囊,为粉碎日军“扫荡”出谋划策,一方面直接指挥部队上阵杀敌。

1941年秋,日军纠集3万之众,对太岳根据地进行“铁壁合围”。当时,李成芳率领决一旅第二十五团单独活动,部队一度陷入敌人包围之中。面对强敌,他指挥机智灵活,巧妙地甩开了敌人。趁敌人力竭撤退之时,他指挥第二十五团设伏安泽县将军沟,给敌人以有力一击,消灭敌人200多人,残敌仓皇逃窜。

1942年春,日军又拼凑7000多人,大举“扫荡”太岳根据地。当时,李成芳率领决一旅第三十八团单独活动。当时,他正在给部队讲话,敌人突然上来了。他不慌不忙,沉着地指挥部队同敌人捉迷藏:白天休息,夜间出发;忽东忽西,日走三十里地。第三十八团行踪不定,搞得敌人晕头转向,疲惫不堪。最后,他指挥部队在安泽、屯留间的府城、张店打伏击,给敌以有力打击,日军被迫撤走。

1942年冬,为建立华北“剿共”实验区,日军兵分14路,又一次窜犯太岳根据地,直指太岳军区一分区重地沁源。李成芳时任一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直接指挥军民空室清野,让日军得到的是一座空城。敌人侵占沁源后,一面分区清剿,一面大建据点,修碉堡,筑公路,企图长期占据。根据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指示,成立围困沁源指挥部,由李成芳兼任前线总指挥。当时,在李成芳直接指挥下,“以三十八团为主,还有二十五团、五十四团、洪赵支队等为骨干,结合全县民兵和基干队,组成13个游击兵团,开展群众性的伏击战、麻雀战、冷枪战、地雷战,使敌人一举一动都遭到打击。”

1943年9月,李成芳升任一分区司令员,这更加便利沁源围困战。为孤立敌人,他领导一分区军民和参战部队,广泛开展了人民战争,进一步实行空室清野,埋雷破路,把沁源城以及沁源到沁县的公路控制起来,使沁源敌人所需一切物资,既从内部找不到,也无法从外面运入。1945年3月,他领导一分区军民和参战部队,对沁源城发动最后进攻,敌人的衣食、弹药、水源全断了来源,陷于绝境,最后被迫撤走。围困沁源的胜利,得到中共中央的表扬。当时,延安《解放日报》曾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高度评价沁源围困战:“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取得围困沁源作战胜利,使李成芳扬名抗日战场。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发动多次反共高潮,太岳根据地属于首当其冲的地区之一。李成芳率领一分区主力部队参加反顽斗争,几乎连战皆捷,诸如浮翼战役、青浮战役等,都打得不错。尤其是1944年夏奔袭杨家掌战斗,打得干净利落,非常出色。在李成芳指挥下,部队行动迅速隐蔽,以勇猛的动作,一举占领村东北高地上的外围碉堡,占据了有利地形。继而,指挥部队直扑顽军腹心,经激烈战斗,全歼守敌。反顽斗争的胜利,顶住了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分裂的逆流。

“打断贵旅骨头的,就是他!”

李成芳最终成名,是在解放战场上。对于他指挥作战的最大特点,老战友们评价:“胆大心细,机动灵活,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捕捉战机。”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疯狂抢夺胜利果实,积极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密令阎锡山向晋东南解放区大举进犯。根据中央军委“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指示,刘邓首长决心,集中主力进行上党战役,坚决消灭该敌。同时,他们确定先打长治外围各县,把敌人引出长治,在运动中歼敌有生力量。

当时,李成芳担任决一旅旅长。太岳纵队(辖第三八六旅、决一旅)司令员陈赓给决一旅的任务,是先攻占长子城,再夺取长治北关,而后协同友邻总攻长治。正当我军总攻长治之时,阎锡山又从太原出动8个师、2个炮兵团南援,3万余人沿白晋线滚滚而来。这时,敌我兵力对比,敌军在数量上已超过我军。据此,刘邓首长决心,除留少数部队继续围城,吸引敌人援兵外,主力调头北上打援。接到命令后,李成芳即迅速率领决一旅,沿沁县、屯留公路西侧北进。最终,太岳纵队夺取先机,先敌进至襄垣县虒亭镇西北土落村地区。随即,第三八六旅第二十团抢占土落村附近制高点,堵住了敌人的退路。敌人初遭痛击,惊骇莫名!李成芳抓紧战机,不等不靠上级命令,急命所部第二十五团向敌人发起攻击,于土落村附近迅速歼敌一个炮兵团,缴获山炮七门半,活捉敌人中将炮兵司令胡三余。最终,在我军各路纵队猛烈攻击下,敌人援军主力溃不成军,除2000余人窜入沁县外,其余全军覆没。由于援军被歼,长治守敌弃城西逃,太岳纵队主力受命分路追击。这时,李成芳又亲率所部第三十八团兼程前进,经三昼夜急行军,协同友邻部队将1.4万余敌人聚歼于沁河东岸地区。

上党之战,决一旅和第三八六旅并肩作战,风采丝毫不输第三八六旅(首任旅长陈赓),所以陈赓感叹:“决一旅真的绝了!”

1945年10月,根据晋冀鲁豫军区命令,太岳纵队改编为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决一旅改编为第十一旅,李成芳担任旅长。

消灭“天下第一旅”,是解放战争初期一次不寻常的歼灭战,也是李成芳的得意之战。

1946年7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主力沿同蒲、平汉、津浦线向中共军队展开全面进攻。这时,胡宗南部3个整编师相继进入晋南,企图配合阎锡山部,对陈赓纵队实行南北对进,“夹击痛剿”。9月下旬,胡宗南部先头部队、敌第一师第一旅(号称“天下第一旅”)骄傲轻敌,派出第二团冒进到浮山县官雀村。陈赓当机立断,趁敌人分散和立足未稳之际,以突然行动,首歼进入官雀村之敌。根据陈赓指示,李成芳亲率第十一旅2个团、第十三旅1个团连夜向官雀村急进,围歼该敌,同时命令第十一旅另一个团逼近临汾积极活动,迷惑敌第一旅旅长黄正诚。

在李成芳指挥下,出击部队行动十分隐蔽,迅速进入村内,很快歼敌一股。李成芳打痛了敌人,逼得敌第一旅旅长黄正诚亲率旅直属队和第一团东援。结果,援敌遭到第十旅有力阻击,反被包围于陈堰村一带。官雀村之敌自恃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系敌第一旅的主力,加之援兵已近,十分嚣张,利用房屋窑洞顽抗。而由于官雀村战斗胶着,无形中增强了陈堰村被围之敌的士气,仗打得越来越艰难!正在关键时刻,传来了中央军委不惜一切代价歼灭敌第一旅的指示。显然,这是一场啃硬骨头的仗!李成芳立即指挥部队对官雀村之敌发起攻击。战斗中,他亲临前沿阵地指挥,帮助营连干部组织战斗。由于李成芳奋力一搏,仅用一天两夜时间,他指挥所部即全歼守敌,受到了中央军委的表扬。官雀村之敌被歼,陈堰村之敌马上蔫了,迅速覆灭。战后,成为俘虏的黄正诚哀叹:“贵部打断了我旅的骨头(第二团),我旅遂迅速崩溃!”这时,陈赓指着李成芳说:“打断贵旅骨头的,就是他!”

“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李成芳同志已经成熟了”

1947年8月,为了执行中央军委把战争引向蒋管区的战略方针,适应战略反攻形势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组成陈(赓)谢(富治)兵团,南渡黄河,配合刘邓大军主力南下。陈谢兵团渡过黄河后,敌人迅速组织第五兵团、陕东兵团共12个半旅的兵力,企图东西夹击,打通陇海,阻止陈谢兵团前进。这时,毛泽东连续给陈赓发来电报,指出洛阳地区为敌方必争,不应使用主力,主力应当向西,乘敌人尚未完成部署之际,抢占陕县、灵宝等城,歼灭分散守备之敌。为了执行中央指示,兵团首长决定,由李成芳统一指挥第十一旅、第十三旅,先后发起对灵宝、陕县守敌的攻击。这时,敌人陕东兵团正在拼凑之中,除集中万余人据守陕县,阻止陈谢兵团西进外,陕县以西尚在集结部署。

根据兵团首长的意图,结合上述敌情,李成芳决心绕过陕县,首先占领灵宝,尔后再回师东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配合兄弟部队包围陕县,全歼守敌。在攻取灵宝的战斗中,他又亲临前线,根据敌情地形,决定不采取正面攻城,而以一个团迂回夺取灵宝以西重要高地函谷关。历代战争,打函谷关都是从南面进攻,李成芳不以为然,偏偏选择从西面进攻,结果一击即中。占领了函谷关,灵宝城暴露在我军炮火控制之内,总攻发起不到4个小时,生俘敌新编第一旅旅长以下5600余人。由于李成芳的巧妙指挥,陈谢兵团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很大的胜利。

1948年2月,李成芳奉命调任豫西军区代司令员,对豫西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贡献。这年9月,他调任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政治委员,携手纵队司令员秦基伟,一起指挥部队解放郑州、决战淮海。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陈赓担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上报李成芳担任四兵团第十四军军长。作为纵队政治委员,直接改为军事主官,是比较罕见的。在担任军长期间,解放广东和粤桂边作战,最能体现李成芳指挥艺术和指挥才能。

1949年7月17日,中央军委指示:二野四兵团以及四野第十五兵团两个军,由四兵团陈赓司令员率领,经赣州南进,解放广东。8月9日,军委又指示,四兵团和十五兵团争取于10月下半月攻占广州。本来,第十四军是二梯队。8月14日晚,由于李成芳指挥机动灵活,先头第四十师解放清远后,连夜乘船沿北江南下,置北江两岸守敌于不顾,利用夜暗奇兵突进,一夜前进120里,先敌占领三水,截断敌一O三师向西逃跑路线,迫敌师长曾三元率残部4000余人停止抵抗放下武器。与此同时,军部得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情报:广州逃敌,除敌六十三、一O九军等沿西江向广东、广西边境逃窜外,敌二十一兵团、十三兵团残部,以及敌三十九军,均向广州西南阳江、阳春方向撤退,余汉谋已于13日逃往雷州半岛湛江市。情况表明,广东敌主力企图逃往海南岛,当时,敌我相距已经100公里以外。当李成芳将这一情况向兵团首长报告时,陈赓司令员十分重视,他在电话里询问:“你估计现在还能追上逃敌吗?”

李成芳果断回答:“能。”

陈赓又问:“追歼逃敌你还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李成芳坚定地回答:“把前方的部队统归我指挥,我就有把握追上逃跑的敌人。”

陈赓也利索,当即作出决定:四兵团不进广州,第十四军3个师、第十五军2个师、第十三军1个师,共6个师兵力,由成芳同志统一指挥,立即行动,追歼逃敌。

李成芳接受命令后,立即决定就部队当时态势,开始三路并行追击,责令各部队昼夜兼程前进,坚决歼灭该路逃敌。

在整个战役期间,李成芳和指挥部的其他同志们,依据中央军委和兵团的指示,随时掌握敌情,精心组织战斗,迅速将刘安琪兵团4个军等残敌4万余人,全部围歼在阳江西南仅5、6公里的地区,取得了追歼作战的全胜。

从1949年11月27日起,李成芳又遵照毛泽东“应尽一切可能不使白匪退往越南”的指示,主动配合兄弟部队作战,亲率第十四军参加了追歼白崇禧集团的粤桂边战役。在急行军中,李成芳给各师下达任务,要求各部队除吃饭外,不准稍停,必须用两条腿追上乘汽车逃跑的敌人。结果,第四十二师先敌到达钦州,给敌人先头部队当头一棒;第四十师也及时在小董圩、大寺圩地区把敌人拦腰切断,直接配合尾追的四野部队,很快在广西境内,全歼了国民党残存的最大一个主力兵团白崇禧部16.8万人,实现了毛泽东在广西境内歼灭敌人的战略意图。

解放广东、粤桂边两个战役的胜利,为以后解放海南岛创造了有利条件。事后,陈赓司令员曾对他的助手们说:“作为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指挥员,李成芳同志已经成熟了。”

这是对李成芳指挥艺术、指挥才能的最高评价。

优秀的政治工作者 

诚如李聚奎等所言,“成芳同志不仅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将领,而且,在我军政治工作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也表现出了他的卓越才能。”

对于基层在政治教育方面的创造,李成芳十分重视并善于总结提高。1946年春,李成芳率领第十一旅在山西候马、曲沃一带休整,不断遭到国民党军袭扰,部队思想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正在这时,他发现了第三十三团三连指导员袁明在连队开展诉苦运动。李成芳和旅政委胡荣贵敏感地认识到,这是在新形势下一种很好的教育形式,对提高阶级觉悟,分清敌我,加强团结,同仇敌忾,鼓舞斗志的作用很大。于是,他们立即组织旅、团政治机关的力量,进行深入调查,总结提高,并把它推广到各个部队。诉苦运动的开展,极大地发挥了政治工作的威力,进一步提高了第十一旅的战斗力。

我军历来强调,要军政一致、军民一致。李成芳领导第十一旅时,在布置、检查工作时,都有注意群众纪律这一条;在谈问题、作报告时,他也都强调爱护人民,遵守政策,执行三大纪律,提醒八项注意。由于坚持军政一致、军民一致,第十一旅在同蒲战役打下洪洞县城后,创造了执行政策、遵守纪律的良好榜样,被群众誉为“秋毫无犯,仁义之师”。在晋南反攻作战中,第十一旅进入候马时,无一人拿胜利品,缴获资材全部归公,做到一尘不染,受到中央军委和晋冀鲁豫军区的表扬。

在淮海决战中,李成芳同秦基伟搭档,他们以坚强的领导和正确的指挥,使九纵队圆满完成了上级给予的历次作战任务,经受住了残酷战争的考验。为了夺取战役的胜利,李成芳常常亲临前沿阵地进行政治动员。在伤亡很大的情况下,他果断组织起被刚刚解放过来的蒋军士兵,在战地进行诉苦,立即补入部队。

1950年起,李成芳较长一段时间在云南工作,他除主持第十四军全面工作外,还担任中共滇西工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委员、云南军区党委委员。滇西地处祖国边疆,与印、缅接壤,境外有蒋介石残余匪帮盘踞,境内有几十个少数民族,情况十分复杂。因此,他经常说:“要把各族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这样才能把边疆建设成铜墙铁壁。”他特别强调边防驻军的表率作用,要求边防部队发场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的作用。在李成芳等带领下,第十四军出色地完成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等任务,为恢复工农业生产、保卫人民民主政权和建设云南边疆作出了贡献,受到了云南省委书记宋任穷以及西南军区党委的赞扬。

1954年5月起,李成芳历任西南军区第二副参谋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第二政委、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员、中共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为任职单位的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1955年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李成芳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这是人民对他的褒奖。

1967年1月,李成芳在“文革”狂潮初起时就被打倒了,蒙受不白之冤整整6年半之久,直到1973年7月才重新出来工作。当时,他从湖南农场来到北京,李先念亲自找他谈话,亲切地说:”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中央已决定你到五机部当部长。”李成芳没干过地方工作,怕干不了。但考虑到这是组织决定,自己已有6个年头没有工作了,还挑拣什么呢,拚着老命学着干吧!他愉快地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一干就是近三年,为国防建设事业作出了应有贡献。

1977年12月,李成芳就任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由于深受“四人帮”之害,他在军区认真抓揭批“四人帮”,清查与“四人帮”有牵连的人和事。当时,武汉军区某部一个连队,原是江青在“文革”期间直接抓的一个点。这个连队问题多,受害深,干部战士思想非常混乱。为了弄清问题,李成芳决定派工作组到这个连队搞揭批工作,从学习着手,着重弄清12个问题。通过教育,这个部队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以及防洪抢险中,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

1982年10月,李成芳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1984年1月,在北京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