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辉:摆脱对文山会海的“路径依赖”

当开会、发文成为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开会、不发文就是不重视工作,这样的“思维绑架”之下,“文山会海”怎能治得好?

今年以来,武汉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向“文山会海”开刀,按照“发到区级以下的文件、开到区级的会议同比减少30%—50%”目标明确各部门限额,大力破除“文山会海”顽疾。

“文山会海”空耗了时间精力,耽误了干事创业,助长了形式主义,群众对此多有诟病,很多干部也是“苦文山会海久矣”。武汉市向“文山会海”开刀,治理老问题有了更具体、更务实的新办法,体现了遏制形式主义、夯实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的决心。但也要看到,“文山会海”经年累月而成,要想彻底根治,并非易事。破立并举,以立促破,才可能手起刀落、药到病除。

单说“破”,以往很多地方都有过减少发文、精简会议的举措。但为什么治理往往是“雨过地皮湿”,不能取得长效呢?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只强调减少发文、精简会议,而没有建立起一套更科学、更有效、更可操作的替代方式。长期以来,开会是很多地方传达贯彻上级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发红头文件是重点推进某项工作的有效手段之一。这些方法和手段固然有效率低下、落实效果递减等问题,可一旦不让那么频繁地开会发文了,一些人往往就不知道该怎么抓工作了,甚至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这样说绝非想当然。调研中不难发现,一些地方、一些干部对开会、发文依赖得很。凡遇某项重点工作,先把会开了,把文件下发了再说,至少态度上是高度重视的。上级部门也很在意这些,检查验收时,开会的记录、发文的情况,都是重要评价指标。无形中,开会、发文成为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不开会、不发文就是不重视工作,这样的“思维绑架”之下,“文山会海”怎能治得好?媒体报道,有的干部开会多了,不开会就“不自在”。这说明,矫正开会发文的路径依赖,确立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非常紧迫。

更科学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同系统、不同岗位还需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以期建立科学、成熟的工作机制。会少开了、文少发了,时间多了,把更多精力用在扎扎实实地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扎实实地“为民服务解难题”上。同时,应改革政绩考核这一“指挥棒”,把干部从会议桌前引导到田间地头去,积极倡导务实重行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

“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作风建设中破与立的辩证关系。根治“文山会海”等形式主义,亦是如此。破立并举才能防止意义说得头头是道、道理讲得天花乱坠,下面的干部却还是迈不开步子;才能防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作风痼疾反复发作。“破”相对容易,可如何“立起来”,考验治理者的智慧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