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郑石明:深刻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价值取向

  • 5月20日,湖北省信息学会十一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以“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湖北科教大厦。

  • 2021年5月28日,敬爱的导师章开沅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如同著名史学家马敏教授在追忆文章中所言:“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我们则失去了敬爱的导师和学术生涯的领路...

  • 历史学家冯天瑜教授告诉记者,30多年来,他一直没有停止研究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西学东渐”时,中国文化中出现的“文明”“社会”“经济”“民主”“自由”等新词的产生和演变。他先后研究了50多个文化核心概念。

  • 5月5日下午,吴汉东教授在文泓楼四楼会议室与十余名博士研究生开展了一场读书分享会。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与澳门科技大学法学院、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博士研究...

  • 我国建立现代化知识产权制度,肇始于“入世”之初,用短短数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数百年的体制发展历程,如今又面临“贸易战”等外交形势变化所带来的转变压力与契机,其过程可谓披荆斩棘。我们将一个舶来品的制度典范逐步纳入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 《回归大学之道——章开沅口述史》近日出版,该书以口述和整理方式将先生任职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期间的教育改革创新的智慧图景留给我们,留给这个全新的时代。

  • 中国的许多历史性创造往往产生于不经意之中。谁也没有意料到,20年前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这一村民自治的组织载体,竟在中国得到普遍推行,并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安徽农...

  • 对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是办好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的坚实保障。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

  • 近年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国策,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知识产权制度的构建与实施。一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尊重知识产权也日益成为公民、企业等主体参与社会活动的行为规范。

  •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指出,要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迎接共建“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新发展。

  • 所谓“社会学本位的定量研究路径”,就是基于数据资料与统计程序,同时又与社会研究对象最为贴合的研究方式。

  • 心理学在摆脱哲学体系成为独立学科之初,便存在着两种取向,一种是冯特所代表的内容心理学(或称元素主义心理学),一种是布伦塔诺所提倡的意动心理学(或称机能主义心理学)。

  • 陈先达:历史的意义

    历史是有意义的,而且历史的意义是可以理解的。否则,何必研究历史呢?我们必须承认,历史有其意义,历史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有它的趋向、意义和可理解性,因为事件之间存在复杂的因果关系和内在必然性。

  • 在马克思的理论体系中,历史概念占据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构成马克思分析社会变迁和人类发展的理论基石,同时也是理解其哲学思想的关键。

  • 区域国别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自2022年9月首次被纳入第14类交叉学科一级学科目录以来,已走过了最初的学科探索阶段。区域国别学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意识,并在其实践转化中成为独特的文明创造。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座谈时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建议。我认为,“三大体系”的核心是学术体系,学术体系的核心是中国观点的表达。

  • 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直接领导和推动了苏区文艺运动,收集、整理和创作了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宣传了革命思想,推动了社会变革,也为探索文艺大众化的道路,推动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 据央视网消息,踏青赏花、尝春菜、品春茗等等,伴随多元消费场景的融合焕新,接棒“年味经济”的“春日经济”正持续升温,全国各地围绕“赏花+”上新各种新玩法,同步推出形式多样的惠民活动,不断被激活的“春日经济”热力十足。

  • 去年入冬以来,哈尔滨火爆“出圈”,东北冰雪旅游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是东北地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成果,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提供了重要经验与启示。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要加强与其他重大发展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撑新发展格局。这为全方位引领中部地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进程提供了根本遵循。

  • 当地时间3月8日,中非智库论坛第十三届会议在坦桑尼亚成功举行。中非百位智库学者在前期充分酝酿,广泛征集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共同发布“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

  •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 为什么是“5%左右”?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具备哪些有利条件,需要付出怎样的努力?

  •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为加快形成扩大内需的强劲合力指明了方向。

  • 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厚植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即生产力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

  • 当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与逐步消除城乡文化鸿沟的要求、与乡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由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绘就乡村文化建设美好蓝图,为乡村振兴凝聚更为强大的精神动力、打下更为坚实的文化根基。

  • 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更加需要也更有能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

  •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实现了党在民族工作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

  •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同时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 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要增强人才竞争优势,着力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就需要在“筑巢引凤”“拴心留人”上下功夫,让人才自愿来、留得住、干得好、有奔头,实现以人才吸引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助力赋能。

  • 新时代新征程,壮大主流文化,必须将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化传播、维护文化安全进行有机整合,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 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新的社会分工,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被普遍认为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理论创新与实践积累成果,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遵循。重视治理绩效,筑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基础,是深化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