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郑石明:深刻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价值取向

  •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指出,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我们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 近年来,淄博、哈尔滨等城市迎来了旅游火爆的现象,引发了广泛关注,最近甘肃天水又由于“一碗麻辣烫”成为新晋网红城市。网红城市轮番出现的现象可以由文化经济学理论解释。

  • 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指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并提出十二项“重点行动”。

  •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新征程上,年轻干部重任在肩、大有可为,必须牢记初心使命、顽强拼搏进取,奋力跑好历史的接力棒。

  • 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升级,网络环境日新月异,“网络思政”的内涵及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思政课教师要在“网络思政”的运用上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善作善成,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高校的立身之本,是高校工作的中心环节。这一战略定位成为新时代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方向,高校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有效的实现路径。

  • 在2023年6月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的主体性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内在本质和独特特征,是其繁荣富强的精神基石。

  • 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重要通道,汉唐丝绸之路的考古与历史学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从考古发现来看,在丝路正式开通之前,东西方人群就已经有了较为密切的交往,丝绸之路的部分路段很早就发挥了重大作用。

  • 深入研究西辽河文明及其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进一步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西辽河元素”,丰富并完善北疆文化的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依据和现实参考。

  • 高质量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是构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基石,是推进教育强国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动力之一。我国非常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

  • OpenAl最新推出的Sora视频合成平台运用前沿AI技术,实现了高清、动态的分钟级视频生成,展示出强大的真实世界模拟能力。面对“世界模拟”能力构建这一人工智能新发展趋势,我国应强化国...

  • 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七届“中国水周”宣传活动同步开启。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主题为“以水促和平”。

  • 全球经济面临深度调整,“西方优先发展论”大行其道;世界安全局势更加严峻,单边主义、强权政治仍在肆意妄为;全球文明冲突被人为放大,西方“文明中心论”“文明优越论”等论调沉渣泛起。对此,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理念。

  • “千万工程”实施以来,乡村变得更美丽,乡风变得更文明。一些地方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使得乡村文化创意、产品与服务屡屡“破圈”,既显著提升了乡村文化产业的含金量,丰富了乡村群众物质与精神生活,涵养了文明乡风家风,又极大增强了乡村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系列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成果,人们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跳动的音符、传承的脉络以及内蕴的积淀。这些成果以其亲近...

  •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涌现了一些革命性创新。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和应用的过程中,我国拥有人才潜力、数据规模和丰富的市场应用场景等优势。但在关键硬件、基础研究和支撑要素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距。

  • 近日,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在京召开,强调要扎实有序推进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 国务院日前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作出具体部署。将“设备更新”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